【學音樂為什麼有人進步快,有人卻進步緩慢?】♩.♪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音樂的能力很強,進度很快?很多人都把這個現像歸結於天賦問題,認為音樂天賦高的孩子自然會比普通孩子的學習要超前。的確,天賦能為孩子後天的學習助力,但絕大一部分原因,其實要歸結於孩子的學習方式。

“惰性思維”是孩子學習中最應該避諱的一種態度。在學習音樂時,很多孩子非常依賴於老師的“保姆式”教學,每個音,每個節奏都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一一指導,不然回課時便會錯誤百出。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認識,沒學過,而是它們不願意自己去思考,習慣於從他人口中直接得到答案。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學了幾年音樂,但還是不會自己練琴”的後果。所以,想要讓孩子提高學習音樂的能力,首先必須要杜絕孩子的“惰性思維”。

1、老師的作用是引導

“老師,我家孩子平時沒時間練琴,您上課的時候帶著他練練就好了。”

課後不練琴,孩子連獨立思考的機會都沒有,何談進步?又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練琴的能力?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只能上課一點點帶著孩子練習,而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老師的指導,便不知從何彈起。

“老師,我平時沒時間陪孩子練琴,學新曲子的時候您儘量帶他先彈會了,我怕他回家自己瞎練。

孩子學音樂不可能一輩子都有老師指導,學會獨立練琴是必須要掌握的學習方法。老師的作用只是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幫助”孩子練習。儘管在剛開始“獨立”的時候會磕磕絆絆,但只有經歷這些,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2、家長的指正要講求方法

“這個音是E不是A!十六分音符不要變慢!你看你第四指又折指了!……”

家長陪孩子練琴,能聽出孩子練習時的錯誤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指正孩子的錯誤必須要講求方法。

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不要急於指出,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判斷,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學會聆聽自己的演奏和判斷演奏正確性的能力。例如“剛剛你練習的那一段有一個音有點奇怪,你再看一遍,看看是不是粗心彈錯了?”、“下一遍我們用節拍器練練,看看我們的速度是不是達標了。”

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指正,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3、不能過分依賴於陪練老師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練琴,所以選擇請陪練老師。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陪練老師可以及時説明孩子的改正錯誤。但是陪練課一週絕不能太多次。雖然陪練老師能降低孩子回課時的錯誤率,但同樣遏制了孩子的自學能力,絕不是長久之計。

4、適當讓孩子彈奏自己喜歡的曲子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時,他們才會去主動去探索。因此,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適時讓孩子彈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他們也會願意自己去摸索和練習。所以說,只有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他們才會自願去主動思考。

Continue Reading

【家有琴童,一定要知道學琴的5個真相】♩.♪

●學琴不練琴就等於白學

學習一門樂器,必須要知道“三分學,七分練”這個道理,如果只靠一周上一節課就想取得進步,那不好意思,老師每節課就只能幫孩子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
老師上課傳授的是一些理論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但最終想要掌握這門樂器必須要孩子去實踐,靠每天的練習來鞏固知識,熟練技藝。學音樂是熟能生巧的過程,而不是紙上談兵。

●只為了考級的學琴等於白學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開始學琴,甚至還沒有開始學琴的時候,就會問老師:“我家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考級啊?”難道學音樂就是為了考級嗎?
學琴是學習一種演奏器樂的能力,是一種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方式。如果只為了一張證書而學琴,那孩子每年的任務就是彈好考級的那三四首曲子,這樣的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就算是孩子在三年內就考過了八級,那他只會彈九到十首曲子,真實水準也一定沒有八級,而且他對音樂認知也就永遠停留在那幾首曲子上,甚至過了幾個月,孩子連那幾首曲子也忘了是怎樣彈奏的了。

●不重視基本功,音樂之路必定走不長遠

學樂器就像是建樓房,建樓房之前一定要花大量時間打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樓房才能建的高;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也就只能建一個小平房了。
在學一門樂器時,打基礎雖然很枯燥,而且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成效,但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基本功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進步將會是巨大的。而如果不重視打基礎,那不出一兩年,孩子必定在學音樂時會遇到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想要突破它,除非重新打基礎。

●經常請假的孩子,肯定學不好琴

學琴貴在堅持,這種堅持也包括定期上課。一般而言,孩子每週至少要保證一次課。如果經常請假,不僅會造成孩子懶散的學琴態度,還可能會因為在家練琴的錯誤習慣沒有及時得到老師的糾正,而一錯再錯,很難改回來。保證上課頻率也會讓孩子在練琴時保持緊迫感,提高練琴效率。

有時候家長認為學琴的課費貴,如果孩子沒彈出來或者彈不好就不去上課。但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可能省了一次學費,但這也延誤了孩子建立一個好的學習態度的機會。這樣做不但琴沒有學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不可逆轉的壞習慣。

●經常換老師的孩子,肯定學不好琴

誠然,遇到一個好老師比較困難,但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一開始選老師的時候就一定要慎重。一定不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一個離自己家比較近,或是學費非常低的老師,認為如果老師教得不好,大不了之後再換。

首先,孩子最開始系統認識音樂,感知音樂,就是從他的啟蒙老師開始,如果啟蒙老師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隨意塗畫,即使紙上的印記可以被擦除,但終究還是會留下劃痕;其次,如果跟錯了老師,不僅浪費學費,也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學琴一旦形成了一些錯誤的彈奏方法,想要再去糾正,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從另一方面來說,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學不好,就一定是老師的責任,所以頻繁換老師,這種做法也是極其錯誤的。孩子學不好琴,首先家長應該從孩子和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換老師,讓孩子不斷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和上課習慣,孩子也會越來越迷茫。

以上就是關於學琴的5點真相,希望所有琴童及家長都能對照檢查自己的行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孩子的琴路更加順暢!
Continue Reading

【歡迎來到劉愷鋒鋼琴教室】♩. ♪

IMG_20170507_001801_324

大家好我是劉愷鋒 Jacky

歡迎來到 Jacky Lau Piano Studio。作為鋼琴教師,鋼琴比賽評審,專欄作家,我將會在本網誌中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家長及老師們解決他們在鋼琴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從而享受鋼琴演奏帶來的樂趣,我亦希望在右手邊的分類欄會找到你們想要的資訊。

最新分享:21.10.2024

【怎麼算彈好一首曲目?】♩.♪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很多學琴的孩子和家長說,會彈某某曲目、能彈某某曲目,然而彈下來和彈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那麼彈好一首曲目用什麼的標準來衡量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尤其最後一點,一定要看完。

◆練習要求

1、音符要正確。不允許有錯音,這是彈琴的第一個基本的要求,很多孩子在練琴的時候,粗心大意,高低音譜號不看,升降號不看,甚至看錯位置,這都是學琴的最基本的要求。

2、節奏要正確。節奏是音樂的脈搏,試想一下,一個人沒有脈搏會是什麼樣子。

3、連奏、非連奏、跳音等等的彈奏法要正確。很多孩子看譜很粗心,該連的斷開,該斷開的連起來,甚至每一遍都會不一樣,這絕對要避免的。

4、樂句的劃分要正確。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像我們說話一樣,有抑揚頓挫,也需要呼吸的,但是如果不看分句,隨意去彈,就像一個人說話沒有邏輯,胡言亂語一樣,讓人聽不懂在說什麼。

5、指法要正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很多孩子甚至老師都會忽略指法重要性,覺得我把音彈對了就行,你管我用哪個指頭來彈呢。其實大錯特錯,在鋼琴演奏中,尤其是初級教學,非常講究指法的嚴謹,我們所常用的教材裡的指法都是經過嚴格考證過的,最適合初學者的指法,彈錯指法就會彈不通順,彈錯音。

6、踏板要合理的運用。不少作品都要用到踏板,不正確的踩踏板就會嚴重的影響到音樂的表現,如音樂的停頓和聲響的渾濁。

7、達到整體上的完整和熟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暢的演奏,磕磕巴巴的演奏想來誰也不愛聽。

◆音樂上的要求

1、作品的表現要有對比而不平淡。這裡面包括力度對比,音色對比,節奏變化,層次表現等。我們說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音樂。很多孩子彈琴,從頭到尾都是一種聲音,沒有一點變化,非常無味,枯燥,死板。那麼我們可以說他彈出來的不是音樂,而是音符。

2、作品的基本風格要正確。每個作曲家,每個時期的作品風格都是不一樣的,把貝多芬彈成李斯特,感覺上很爽,但是不符合音樂上的要求。

◆該怎樣練習

1、重難點反復練:一般情況下練習新學的樂曲時,不要一曲從頭到尾彈一遍,稍息又重複兩三遍。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又收效不大,實不可取。應該是將樂曲中困難的樂句或技巧較高的樂句畫線段標出,然後在每一個難點處集中精力地反復練習,但不是機械地反復,而是要用心辨別練習每一遍的差別,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和要求。用這樣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點的練琴方法,既有成效又節約時間。最好能錄音,聽聽自己每一遍問題和進步在哪。

2、難點慢練:在練習快速部分時,起初時不要按原速練習,要從慢練、細練起步,看准哪個手指彈什麼音什麼指法,對手指所彈音的音準、力度、節奏進行及時調整,逐漸加速從而達到曲目的要求。“慢即是快”是非常有道理的。

3、認真回課:在上新課以前,一定要將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彈給老師聽,認真聆聽老師對自己彈奏曲目的講評,哪些地方要注意什麼,比如節奏、速度的變化、力度的變化、音色的對比等。認真做好筆記,回去練習時及時糾正錯誤,待下次回課時再演奏給老師聽,力爭達到曲目的要求。

4、不要忽視容易部分:有些學生遇到容易的地方突然將速度加快,這是非常要不得的。要按著正常的速度、節奏正確彈奏。有很多時候容易的部分恰恰感情卻不易被正確表達,所以依然不可忽視容易部分,同樣要嚴肅認真對待。

◆P.S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訂閱,點讚,留言和分享唷~
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文章的最大動力~
Follow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ylaupianist/ 可以即時看到我分享的音樂唷~
專業教授初級-演奏級,歡迎查詢。
Continue Reading

【10個孩子學音樂,為什麼只有1個能堅持下來?】♩.♪

從前有10個孩子;
只有1個對音樂不感興趣;
有1個,剛學五線譜就被困難嚇的放棄了;
有1個,奶奶覺得孩子太小了,不該剝奪他快樂的童年;
有1個,媽媽心疼寶貝每天都要坐在琴凳前練習;
有1個,父母覺得學琴在短期內看不到成效,反而增加額外開支;
有1個,父母做不到風雨無阻的上課;
有1個,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
有1個,遇到瓶頸就不願繼續學習了;
最後,只有1個孩子堅持了下來。
於是,大家開始羡慕這個孩子,
說這個孩子有天賦,愛學習,有涵養;
琴彈得好,歌唱得好,
卻不知這孩子及家長在背後付出多少。
時間會證明,
你的孩子正在與同齡人慢慢拉開距離,
因為你的選擇與堅持,
使你的孩子與眾不同。
幾乎沒有孩子天生不愛音樂,但不用父母“逼”就能自覺的勤學苦練的孩子,真的也是少之又少。
孩子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
1年後開始產生厭倦、難、累,
只要能堅持不懈,
2年後一點點重拾學樂器的興趣,
3年後成習慣,變為每日必修,
慢慢的,讓音樂陪伴孩子一生。
學音樂確實很辛苦,需要父母支持和鼓勵,每一個能堅持下來的孩子,將來都會感恩爸爸媽媽的付出和關愛。
我們常說,學音樂通常放棄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琴路漫長,堅持下來的孩子,都將擁有藝術人生!
Continue Reading

【學音樂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還是給予孩子快樂的童年?】♩.♪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課外興趣班的熱度與日俱增。但隨之,很多家長表示不願給孩子任何壓力,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出於這種想法,認為學音樂好像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幸福。這使一些父母陷入了糾結。

如果學音樂是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幸福,那麼,讓孩子做算術題,是否也是剝奪幸福童年呢?如果這樣,真要讓孩子完全自由的快樂,造成的結果就是“快樂的童年,無為的中年,悲慘的老年”。

把學習和痛苦劃等號是不對的。一位權威的教育專家說過:教育對於少年兒童,特別是對幼小的孩子來講,不能排除一定的、適當的、必要的強制,這是他們缺乏自控能力決定的。

一、學鋼琴不僅是學“一技之長”
父母應該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培養孩子學鋼琴、學樂器、學唱歌,不僅僅是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認知力,耐性,創造力,提升他們對美的感知,學會和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和世界相處,最終獲得內心的豐盈和富足。

二、藝術培養啟迪孩子的思維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來源於音樂產生的靈感,愛因斯坦自小喜愛彈奏小提琴。這也成為他一生的嗜好,當他有解決不到的物理或數學問題時,他喜歡邊彈小提琴邊找靈感。他曾說過:「如果我並非物理學家,我很可能會成為音樂家。我通常以音樂思考。我做關於音樂的白日夢。我認為我的生命是以音樂來寫的。...... 我不能告訴你我能否做出原創性的、重要的音樂,但我知道我一生大部分的快樂都來自音樂。」

三、有助於孩子優良人格的形成
兒童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並會根據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不斷滋養精神、涵育生命、圓善人性。藝術的學習過程,在培養記憶、觀察等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有的放矢等,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過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統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無疑對人的當下生活,對今後的成長、發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Continue Reading

【鋼琴中的十大禁區】♩.♪

1. 不練琴

想要馬兒會跑又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練琴是進步最基本的,至於要練多久,這要看你練琴的品質以及你的目標才有辦法下定論了。

2. 用不對的方法

練琴最怕的就是很努力卻用不對方法,這種狀況最冤,也最容易讓自己感到挫折。練琴不是背英文單字,一次不會背十次,十次不會背到會就會的事情,不對的方法就怕你練一輩子都練不好。

3. 不會舉一反三

在學琴的階段,是否可以吸收老師所教,舉一反三是很重要的,如果同樣的東西要老師反覆提醒,教過的東西不會應用在新曲子,這樣的進步速度會變成很慢。

4. 怪樂器不夠好

沒辦法讓樂器發出好的音色,就覺得換一個樂器會更好,這是很糟糕的想法態度,厲害的演奏者都可以讓任何一個樂器發出那個樂器最好的聲音,花錢換更好的樂器是在已經進步之後的事情才對。

5. 找錯老師

學琴想學好找對老師很重要,有名氣的老師不一定對你有幫助,要知道從什麼老師身上可以學到什麼東西,或是自己哪裡不好,哪個老師有辦法幫忙你。也不是花很多學費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貴的不一定是好老師,但是好老師沒有便宜的。

6. 只練曲子

如果學琴只挑好聽的曲子練,不練練習曲也不練音階及基本的練習,這樣你的未來只有黑色的。

7. 沒有良好的基礎

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學任何樂器之前基礎最重要,基礎有好好學,將來學什麼都快,未來碰到瓶頸無法進步,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基礎不夠好。

8.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準備比賽跟考試曲

如果你大部分在練的曲子都是考試以及比賽的曲目,沒有去接觸其他曲目或是練習曲,你將成為一個考試及比賽的機器,通常這種學生就算曾經在怎麼有好的成績,未來也都不會走得長遠的。

9. 曲子只學一部分

把一首曲子彈完是最尊重作曲家最基本的態度,一個完整的作品是所有樂章都要學習,才能夠感受到做曲家所有想表達的,練曲子只練前面幾頁,或是挑好聽的樂章,甚至是只練習考試的那幾分鐘,都是很不好的學習態度,也感受不到演奏全曲是需要多少專注力。

10. 不聽音樂

想把琴學好,卻不認幾個演奏家,不去聽音樂會,沒有想過自己喜歡誰的演奏,學習需要榜樣,要多聽音樂才會分辨什麼是好或是不好。

Continue Reading

【學琴之路就像一部西遊記,堅持到最後才能取得真經】♩.♪

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三個徒弟保護著唐僧,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了真經。而學琴之路就如同一部《西遊記》,“妖魔鬼怪、艱難險阻”就是每個琴童所要面臨的逆境和挫折。在這條陽光燦爛、荊棘密佈的道路上,孩子少不了老師的指點、家長們陪伴,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也就是升級打怪,消滅boss的過程。

老師——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在《西遊記》中,是幫助唐僧西天取經的重要人物。一路上,觀音指引著師徒四人,在其陷入困境時,總會出手相助,揮動其淨瓶中的楊柳枝,幫助唐僧脫離困境。

而專業老師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授給孩子們音樂知識,引導著孩子們瞭解音樂,感受音樂。但孩子在家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老師上課時便會為孩子們答疑解難,稍稍點撥就能解除孩子的困惑。

當然,“觀音菩薩”只負責指點迷津,至於能否取得真經,還得靠師徒四人的齊心協力!

琴童——唐僧

唐僧在西遊記中是一個最需要保護的角色,而琴童也是一樣。孩子們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欠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他們也會任性,看到困難會退縮,甚至會誤入歧途,可能還經常不理解父母對他們的好。因此需要有家長的陪伴,一路前行,慢慢成長。

媽媽——孫悟空

媽媽就像是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既是廚師,又是後勤,還是陪練,甚至還是專屬司機。她們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做,包攬著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

她們洞察著身邊的一切,不讓任何危險接近她們的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危險,媽媽也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著孩子。但每當孩子練琴偷懶,上課被老師批評,甚至跟媽媽頂嘴賭氣的時候,媽媽也是很!生!氣!的!

長輩——沙僧

沙僧給人們的印象總是挑著擔,走在隊伍的最後,雖然法力有限,但始終在取經的路上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樣的長輩,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在孩子身後默默付出,心裡時刻掛念著孩子,無償地為孩子的父母分擔壓力。

爸爸——豬八戒

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是在整個團隊裡起著調節氣氛和情緒的作用。而大部分的琴童爸爸就如同這個“二師弟”,時常照看不好“師傅”,還得依靠“大師兄”。

當媽媽讓爸爸來陪孩子練琴時……“孩子,你練吧,爸爸在旁邊陪你。”結果自己先睡著了。

在琴童家庭中,不管你是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大家相互配合,最後一定能取到真經,使孩子獲得巨大的收穫。

Continue Reading

【放棄學琴,有一萬個理由;堅持學琴,只有這一個理由】♩.♪

如果你不學琴,自然不需要練琴
只要你還在堅持學琴,練琴這件事情
就不需要討論。
放棄學琴,有一萬個理由;
堅持學琴,只有一個理由。
放棄,是最常見的
堅持,是最寶貴的

你習慣放棄。任何科目的學習,只要遇到瓶頸與障礙,便想放棄。

找了一個聽起來很棒的藉口,例如“如果不學琴,我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了。”

家長看不到孩子有明顯的進步,或者覺得沒有其他孩子進步大,從此放棄。

我還是喜歡的,就有時候實在沒時間練。

上面這些逃避、藉口、衝動、藕斷絲連式的放棄,都那麼輕而易舉!
而堅持,卻那麼艱難。

都知道放棄是不智之舉,
但依舊有一萬個理由放棄。

可是

若不重新振作,快刀斬亂麻地理清學習安排,排出時間來認真練習的話,盲目堅持,只會給老師和家長徒增煩惱,因為你根本沒有學琴的樣子!

盲目的堅持不叫堅持!
放棄真的很容易,堅持確實很難,但是不難那能叫學琴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你就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來,還怕到不了山頂?看不到風景嗎?
Continue Reading

【孩子學琴,其實家長做好這3件事就足夠了!】♩.♪

1、端正心態
不可以期望值過高,急於求成心,代替太多。如直接幫孩子讀譜、寫指法等,如此“幫忙”既忽略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養,也形成了孩子懶惰的習慣。

不可以情緒急躁。孩子在學習中難免要遇到障礙,一旦出現一些問題,家長應避免急躁,更不能打罵、懲罰。只要孩子比先前的學習有進步就應當給予充分肯定、表揚。

不可完全撒手不管,聽之任之。初學階段的孩子對手形、視譜等基礎概念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概念,基本上完全靠感覺經驗來學習,因此,家長的陪練雖不是最終目的,但家長引導孩子如何聽懂老師的要求,領會樂曲的內容和彈奏要點,督促、檢查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十分必要。

2、培養孩子獨立的學習能力
鋼琴是一門技藝性的樂器,要想掌握它,不可能立竿見影,而要通過日積月累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勞動要靠極大的耐力、毅力完成。所以,從一開始,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固定每天的練琴時間,實質性成制度化,切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此外,還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讀譜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孩子自己突破難點,找出重點,正確分析趨勢結構化繁為簡,化多為少地有效練琴,而不是盲目練數遍。

3、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練琴方法
首先要幫助孩子養成會用腦練琴的習慣,方法老師教,但監督得靠家長,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分析,找出解決的方法:

另外,培養孩子學會運用聽覺練琴。這是提高練琴效的好辦法。做到會聽,才能找到好與差的區別,找到問題的癥結,同時,注意聽是提高演奏水準的關鍵。

再者,引導孩子會舉一反三練琴,始其在練琴過程中,避免出現同樣的技術性問題,節約練琴的精力與時間,提高學琴的新鮮感。

總之,通過家長一段時間的陪練,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科學的練琴方法,從而具備了獨立學習能力。

這種練琴方法,不但可以滲透到其它的學科學習中,也培養了孩子的堅韌的毅力和品格。“陪練”不僅僅是形而上學的“陪上課、陪練琴”,而是一種綜合的能力的引導和培養。“陪練”的作用發揮的好,不但可以激發孩子學琴的興趣和能力,還可以對孩子其他學科的課程學習起到有益的輔助作用,相反,若“陪練”不好,則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厭倦練習,其損失恐怕不僅僅是學習本身,而是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P.S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訂閱,點讚,留言和分享唷~
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文章的最大動力~
Follow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ylaupianist/ 可以即時看到我分享的音樂唷~
專業教授 初級-演奏級,歡迎查詢。
Continue Reading

【彈錯了也沒什麼,世界不會毀滅的】♩.♪

緊張是鋼琴表演時的心理常客,許多參加過考級、音樂會、比賽等活動的孩子多數都有過“緊張”的心理。  

有些人因為太緊張甚至出現一上台連第一個音在哪裡都找不到的情況,從而導致表演活動失敗;但又有一些人說:“演奏的時候有一點緊張可以發揮得更好。”我們應該聽誰的?緊張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對於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緊張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演奏時的緊張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緊張是專注

緊張等同於高度集中注意力,集中在接下來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要表達的音樂、較難背誦樂段到底是哪些音、力度速度的表達、觸鍵等等,也就是專注於如何把音樂彈好。這種緊張就是朋友,是有益的緊張。

這種有益的緊張不僅應該出現在舞台表演中,更應該在平時的練習中時刻保持。如果僅僅是表演時才有,平時練習沒有這種緊張和專注,那麼可以預測的是舞台表演一定不會成功,或者表現不會令人滿意。最好的狀態是日常練琴時,緊張的內容應當多一些,音、節奏、音色、指法、樂句、呼吸、觸鍵等等所有應該被注意到的音樂元素都應當被給予高度的關注,並對如何觸鍵、怎樣呼吸、採用哪種指法等更能使演奏方便,並且更能表達出自己想要的音樂了然於心。即,如何安排音、節奏、音色、指法、樂句、呼吸、觸鍵等等音樂元素,可以實現理想中的音樂。 

如果這麼做了,表演時的緊張專注內容相對而言就變得更輕鬆和容易了。只要平時有充分的準備,舞台上的緊張只需要提醒自己平時容易出錯處的細節、想著自己想要的音樂就好,而不是想那些更具體的事——例如,要怎樣彈才能到達理想音樂?這是平日練習就應該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重視日常練琴的緊張狀態。平時練習時的緊張程度(專注度)可以影響表演時的表現。越集中注意力、準備的越充分,表演時的緊張也就越“輕鬆”,演出越能成功。

●緊張是恐懼、壓力或者興奮

“太可怕了,萬一自己出錯了怎麼辦!”  
“太棒了,又可以把音樂分享給那麼多人,想想都讓人激動!”  
“這次演奏很重要,感覺壓力很大,我要冷靜,不過心跳還是很快。我得想辦法讓自己平靜下來,試試深呼吸和想像吧。”  

第一種心理活動是最糟糕的。第二種很不錯,不過多數表現在業餘選手中。第三種是多數專業鋼琴家都會有的心理活動。  

人在感到恐懼害怕和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些激素例如腎上腺素等來保持和促進身體機能的活動,以便更有效地進行防禦或者攻擊。在適度的恐懼下,激素的分泌促使肢體更加靈活,大腦更加清醒,心跳加速血液迴圈更有效,整個身體都時刻處於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下,這對表演來說是很好的。但過度的恐懼會讓大腦呈現空白,四肢癱瘓,出冷汗,於是就出現邁不開步子,連第一個音在哪裡都不記得的極端例子。

在陌生人面前演奏、舞台燈光、舞台高度等等都會使人產生緊張的情緒,對付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練習中加入緊張的訓練,使自己學會控制恐懼,學會自我調節。可以營造與舞台表演相似的環境,例如:用台燈模擬舞台燈光、彈給陌生人聽、在不同的鋼琴上進行演奏、給自己錄音創造一種正式莊重感的環境、多參加一些表演活動等等。很多大鋼琴家也會緊張,這種緊張多數是壓力,他們也都有自我調節的辦法,可以是冥想、深呼吸、熱身運動等等。

最後想說的是,其實偉大的鋼琴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也不要太過擔心。說句玩笑話,真的出錯了也沒什麼,世界不會毀滅的。

◆P.S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訂閱,點讚,留言和分享唷~
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文章的最大動力~
Follow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ylaupianist/ 可以即時看到我分享的音樂唷~
專業教授初級-演奏級,歡迎查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