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一首曲子應該花多長時間?】♩.♪

經常會聽到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練琴究竟要練習多久才合適?”在大部分人看來,練琴似乎就像是一項有著機械考核指標的硬性工作,在固定的時間裡練固定的曲目,周而復始。

其實練好一首曲子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一板一眼,有固定的時間要求,只要明白練習的內核是什麼,就可以找準自己練琴的時長和方向。

●曲子的基礎知識

練習的內核一是一首曲子的基礎知識。一首曲子中往往包含了很多的元素,包括音調、符號、節拍、音高……對於指法也有著獨特的要求和規定。

練習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牢牢抓住這些細節點,把這首曲子的樂理知識吃懂吃透,每首曲子的知識點都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將自己接觸的、學習到的經典曲目彈會,慢慢積累起自己的樂曲量,練習一首曲子的時長也就會越來越短,從三個月到一個月、一個星期都是有可能的。

●對鋼琴技術的熟練度

練習的內核二是對鋼琴技術的熟練度。彈琴本身彈的是琴,對於鋼琴這個最好的夥伴當然要研究得徹底。音階、琶音、和弦、等等,這些都是鋼琴的魅力所在。

但是這麼龐大的傢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全掌控的,需要每天朝夕相處的陪伴,在一首首練習曲中,搭建的不止是與音樂的連接,也是與樂器本身的關聯,至於練多久,也就要看你和這個大傢伙的磨合了。

●對曲子內在情感的挖掘

練習的內核三是對曲子內在情感的挖掘。一首曲子的創作之初是由創作者的心境而成的。曲目中的情感因素往往會是琴童在學習、練習的過程中最不應該但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成人相對來說對這一部分的把控要更佔優勢。
因為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音樂裡隱藏著的情感過於複雜,他們的資歷還不足以演繹出創作者內心的慨歎,更需要不斷反復地去練習和感悟音樂中的輕重緩急,不斷地去嘗試探尋曲子裡的意境情感。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三天兩天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比起糾結於練一首曲子應該花多少時間,更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感知和想像。

每一個練琴者手中都有把打開音樂世界的鑰匙,但打開方式因人而異。有些人關注的是時間,有些人關注的是能力,還有些人關注的則是自己的內心……無論是哪一種關注都要有永無止境的努力。音樂的道路是沒有上限的,沿途路過的每一處風景都會是你這一生最美的財富。


◆P.S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訂閱,點讚,留言和分享唷~
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文章的最大動力~
Follow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ylaupianist/ 可以即時看到我分享的音樂唷~
Continue Reading

【彈鋼琴不連貫、總卡殼怎麼辦?】♩.♪

最近看到有一些家長私訊:彈琴時總是斷斷續續、彈不連貫,導致一到要彈琴就沒信心、提不起興趣怎麼辦?

其實這是因為你的彈琴方法不夠正確,沒有注意到一些問題而導致的,想要把琴彈得連貫就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

●彈奏指法正確

指法是彈奏鋼琴的基本功,如果你的基礎都打不牢,那麼就無法把曲子彈得連貫流暢。對於初學者來說,正確的指法是曲子連貫的保證,必須要嚴格按照曲譜標注的指法或請鋼琴老師幫你編寫適合的指法來練習,切忌自己胡亂編造指法。

●彈奏時注意力要集中

有一些人在彈琴的時候很容易分心走神、東張西望致使鋼琴彈得斷斷續續,磕磕絆絆;其實這都是因為你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造成的。這時候就應該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彈琴時做到心無雜念、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才能使你在彈奏的時候更加連貫流暢。

●彈奏速度要慢

有些人性子比較急,為了使自己多學一些曲子經常越彈越快,前一句都還沒熟練就開始下一句的練習,導致錯漏百出,曲子越彈越不順暢。我們應該放慢速度,把細節問題先處理好,慢工出細活,只有慢下來,把音彈准,節奏彈穩才能彈奏出流暢的樂曲。

●把容易卡殼的段落單獨練習

彈琴的時候不要每一遍都從頭開始練,把容易卡殼的難點拿出來單獨練習,對一些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難點反復練習直到掌握,再進行整首曲子練習,切勿每一遍都從頭彈起,沒有將卡殼的段落問題解決好。

●彈奏時心理素質要好

有些人在演出時會因為環境的不同或自信心不足、壓力過大導致不能將樂曲彈得流利順暢,其實這都是心裡素質不夠強大,沒有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所產生的。適度的緊張有利於彈奏者精神集中,使樂曲演奏得更加順利;相反,過度緊張則會造成彈奏不連貫甚至整首曲子都亂掉。

鋼琴的演奏不僅是技巧和音樂表現力的提現,也是對彈奏者心裡素質的考驗,我們在彈奏時應該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情緒,才能使樂曲彈奏得更加理想。

◆P.S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請記得點讚,留言和分享唷~
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文章的最大動力~
看完這篇文章後,可以去看看我以前分享過的文章唷~
Follow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kylaupianist/ 可以即時看到我分享的音樂唷~
Continue Reading

【關於練習曲,你不得不知道的4個真相!】♩.♪

●為什麼要彈練習曲?
學過鋼琴的人都知道,練習曲一般都比較枯燥乏味,同時又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但是有很多初學者卻不明白,練習曲到底有什麼用。

其實,練習曲是鋼琴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基礎練習,它能讓我們更有針對性的練習某一個技巧。很多的樂曲都包含了各個層次的不同技巧在裡面,如果從一開始對各種彈奏技巧沒有形成系統的訓練,長期以往,就會缺失必要的音樂彈奏能力,從而不能更好的演奏和表達自身的音樂情感。

技術是為音樂而服務的,練習曲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將一首樂曲的精髓全面地表現出來,學習鋼琴就應該腳踏實地把每種彈奏技巧都真正掌握好。

●應該怎麼練才能提升彈奏水準?
有的人會問,既然練習曲對我們這麼有用,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練習,才能夠提升彈奏水準呢?相信這是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在彈奏之前,我們要清楚自己需要訓練手指的什麼能力以及對應的技法是怎樣的,是否達到掌握的條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重演奏技法的學習,掌握相關彈奏方法、技巧。只有嚴格按照正確的技法去彈奏,才能將對應的手指技能訓練好,提升演奏水準。反之,要是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訓練,就算是反復練習,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怎樣把練習曲的音樂性彈出來?
我們之所以會說練習曲枯燥無味,那是因為很多演奏者沒有把它的音樂性表現出來。在彈奏的時候,如果缺少音樂性,那麼整個作品就會顯得機械化,沒有感情色彩。我們應該利用一些方法把它彈奏出來,這樣除了對作品層次的提升還能讓練習曲顯得不再那麼枯燥。

首先,要對彈奏的音色有追求,當譜子上有標明音樂術語這些符號的時候,就應該通過彈奏方式把它們都表現出來。

其次,要對練習曲的音色有想像力,比如低音的旋律彈出來的聲音會像大提琴,如果我們在彈奏時也賦予這樣的想像,那麼彈出來的聲音就會不一樣,聽起來更有音樂性。

●練習曲那麼多怎麼彈?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適當地根據自身的技術缺點去選擇相對應的練習曲進行反復練習。因為純粹的技術練習曲非常多,想要把它們全部彈完是不可能的,而且同樣的技巧不需要在同類型的練習曲中不斷的重複練習。這種做法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將時間花在應該提升的技術和技巧上,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ontinue Reading

【練琴的奧秘工作坊】♩.♪

140987693_3959703954040633_3670232845857121575_o

 

如何輕鬆地彈奏各種鋼琴技巧一直都是習琴人士關心的問題。
錯誤的練習方法只會愈彈愈吃力及停滯不前,嚴重者更導致受傷!
究竟什麼是科學的彈奏方法?怎樣才能有效率地練琴及預防受傷?
 
課程概念:
學習科學彈奏方法,運用“重量彈奏法”、“力量轉移” 和“身體協調”處理各種鋼琴技巧,克服技術上的限制,令聲音傳遞得更好,音樂表達得更自然、並同時提高對身體和手部的構造及運作的認識,防止因彈奏鋼琴而導致職業性的傷害。
 
對象:
習琴人士、鋼琴老師
 
課程內容:
● 了解手部肌肉如何運作
● 引起疼痛的各種原因
● 科學彈奏方法與傳統教學的分別
● 各種鋼琴技巧的彈奏方法
●“重量彈奏法”、“力量轉移” 、“身體協調”的統一與結合
Sitting Position
Rotation
In & Out
Walking arm & hand
Shaping
Grouping
●每位學員會輪流在鋼琴上實踐彈奏技巧
 
劉愷鋒 Jacky 被媒體形容為「鋼琴學生的醫生」經常受邀到不同地區作演講、工作坊、大師班,教授學員運用科學方法練琴,解決彈奏出現困難及疼痛等問題,同時將 Taubman Approach引入鋼琴教學中,從科學角度探討演奏法及教學法,提高老師及學生對身體和手部的構造及運作的認識,防止因彈奏鋼琴而導致職業性的傷害。
 
日期:18/2、25/2、4/3、11/3、18/3
(逢星期四,共 5 課 10 小時)
 
時間11:00am – 1:00pm 或 7:30pm – 9:30pm
 
費用:$3600 (4人一組)
 
地點:炮台山 京華道 9-27號 富利來商場 1樓18室
Continue Reading

【練琴的奧秘工作坊】♩.♪

彈奏鋼琴時有沒有試過手腕/前臂/ 其他地方出現疼痛?
彈奏某種技巧出現痛楚?
彈奏某段落出現困難?
練琴沒有效果?
如何輕鬆地彈奏各種鋼琴技巧?
什麼是科學的彈奏方法?
一連五堂的課程專門為你解答這些問題。連世界頂尖鋼琴大師都在使用的彈奏方法,你也能在這課堂裡學習得到。
151880828_312046193625235_1549630212121937414_o
Continue Reading

【練琴有6樣事要做,其中5件用耳朵,1件用眼睛】♩.♪

15941339_1417778878233166_5884198431304221671_n

第1件 聽

聽聲音是否集中。也就是說每個彈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發聲點。無論是強還是弱,都應有清晰的發聲點,如果找不到,那這個音顯然完成得沒有品質—–虛了。散了。重來。直到聽到為止。

第2件 聽

聽聲音是否生硬且砸。這是因為太想聽到那個點而對手沒有控制。過重。沒經過思考的用力。砸的聲音聽起來凶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重來。直到聽起來不砸不硬為止。

第3件 聽

聽節奏是否均勻。有沒有滑音,有沒有清晰的拍點。長音階跑動時有沒有平均。上行漸強時不搶拍,下行漸弱時不拖拍。找到清晰的拍點是關健。

第4件 聽

聽力量是否均勻。二指三指一般沒有問題(不過二指時有惰性)。 大拇指指容易太強,四,五指容易太弱。力量不均勻直接導致聲音不均勻。

第5件 聽

聽雙手合的時候是否整齊。雙手合奏時兩手手指須有相當整齊的觸鍵聲音。一般來說左手跟不上的情況多。左手要有更多的單獨練習,使手指能力大概不輸于右手,方能做到步伐統一。

第6件 看

看手腕是否平穩。肩,肘,背等部位動作是否多餘。是否始終保持同一個高度,同一條線。同一高度,是用來檢查手腕有沒有上下抖動。同一條線,檢查手腕有沒有前後聳動。

Continue Reading

【認識“提升速度”】♩.♪

15355642_1387116761299378_3902164799555223006_n

速度問題是學習鋼琴中的一個重點問題。提速體現在幾種能力的發展上:第一個是頭腦思維的資訊處理能力,第二個是手的靈活程度,第三個是手指的控制力。其中,手的靈活度與手指控制力可以通過勤奮的練習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但頭腦的資訊處理能力才是鋼琴提速的關鍵。

➢手的靈活程度

熟能生巧,手的靈活度是通過大量的練習積累出來的。手指的獨立性與合理的指法都對手的靈活程度有不同的影響。

➢手的控制力:杜絕溜音

有經驗的同學會發現,一個曲子練到了“爛熟”的地步,如果繼續快速練習很多遍,會出現“練過頭”的情況,即有的音不聽手的控制,出現“溜音”。如果繼續這樣練習,這樣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越練越差。所以想速度高,首先要穩,讓速度在手的控制範圍之內。

➢大腦資訊處理能力

我們彈琴的時候,會出現顧左不顧右的時候,或者顧踏板就顧不上手。這就是因為大腦資訊處理的速度不夠快,從眼睛識譜到回饋給大腦,大腦再作出決策並將命令發送到手指,這個流程用時過長。當你速度比較快的時候,大腦來不及處理,如果速度快的那隻手練不到非常熟練,大腦還要考慮的話,就很容易顧不上另一隻手,彈奏時就容易卡殼。

那麼如何做到提速呢?這三種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同的練法,但練法又是相通的,即既練習頭腦的處理能力,又練習控制力。

● 速度是“刷”出來的

“刷”這個詞,體現的是持久性,而不是暫時性。同樣速度的提升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分階段練成的。

提速要從曲子的練習過程說起。一個曲子剛開始“摸”,速度很慢,左右手配合不好,這個時候不能快,只能慢練。慢練以分手練習為主,首先要熟悉兩手各自的旋律和走向,合手以“對齊”為主,即對好節拍,該同時按下的音要同時按下。等雙手慢速合差不多了以後,可以適當增加速度。

● 使用節拍器

使用節拍器有利於速度的平均提升,説明你發現弱點在哪裡,哪裡提速難度大。練習到了一定的速度,就可以有明顯的快速,中速,慢速之分。

● 變花樣練習

手還在一個熟悉的階段時,慢速的練習有利於穩定性的提高。比如先慢速彈4遍,這4遍可以變花樣,比如分手各一遍,主要跑動手不同的練法各一遍等等,免得單一的練習使人覺得枯燥,而且不同的練法實現不同的技術提升。

進階中速兩遍,側重於銜接與連貫。快速的話,作為檢驗自己的極限就可以了。等這個階段練好了,可以重新對自己的慢中快速的下定義,這樣快速更快了,慢速,中速也更快了。然後不斷的“刷”,直到快速達到了目標的速度。

Continue Reading

【鋼琴練習中使用節拍器的重要性】♩. ♪

 

節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樣式在17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了,此後人們不斷嘗試改進。1816年梅爾策爾基於荷蘭發明家溫克爾的設想,製作了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節拍器。機械節拍器是根據鐘擺原理而制,內置發條驅動,擺杆上游碼可上下調動,以調整速度,並和麵板上的刻度相對照,可知每分鐘來回擺動的次數。1938年,電子節拍器問世,大家不必再勞神費力去上發條。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功能越來越多,速度計算也更精確。節拍器不僅有其輝煌的歷史,在現代器樂教學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鋼琴教學及練習中,如果能夠對節拍器給予足夠的重視,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節拍器的作用:

一、節拍器可以培養速度概念:

節拍器最基本的功用就是確定速度。練琴的時候,用它確定所演奏樂曲的準確速度,從而逐漸建立敏銳的速度感,這對一個優秀的演奏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人們習慣上更看重一個人的音準感、節奏感,而忽視速度感。但是速度對音樂來說十分重要。速度要是把握得貼切,就能夠自然而然地、直覺地抓住音樂情感,激起正確的體驗;沒有良好的速度感,不能正確理解樂譜上的速度提示,便違背了作曲家的意圖,不可避免地扼殺了體驗、扼殺了情感。

二、節拍器可以使演奏更完整平穩,節奏更均勻:

鋼琴演奏與單音樂器演奏相比較,由於其和聲性、複調性等諸多因素,更顯繁難,需要照顧的頭緒更多,對於一些學生來說,節奏速度就退而居其次了。“難的速度慢,易的段落快”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曲子練熟了,也常產生“隨手溜”的現象,愈彈愈快,愈彈愈亂,不得已就隨處停和斷。這時候如能使用節拍器做耐心地慢速練習,一段時間後,循序漸進地調整遊碼,在不知不覺中,曲子的速度上去了,並且彈奏的速度和節奏是平穩而均勻的。在有些鍵盤樂比賽中可以發現,演奏鋼琴、手風琴的很多學生比演奏電子琴的學生表現樂曲的完整性要差。我們不可能說電子琴曲目就比鋼琴、手風琴曲目簡易,也不能說彈電子琴的學生就比彈鋼琴、手風琴的學生聰明。其實就是電子琴內置節拍器發生了作用,練琴時,“鼓點”始終伴隨著練習者,幫助他們樹立了準確的節奏速度概念,並使樂曲表現完整。

三、節拍器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提高練琴效率

一些年齡小的孩子練琴時,往往一邊彈一邊玩,那麼短小的曲子,要花掉很長時間才能彈一遍。即使年長一些的學生或成人,練得時間稍長,也會因麻痹而走神兒,使用節拍器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它的“嗒嗒”聲提醒練習者一刻也不能掉隊,等指定練習段落完畢,則可以盡可能去放鬆。

四、科學使用節拍器可以使彈奏技術紮實,背譜更準確牢固

美國著名女鋼琴家Ruth Slenczynska在她的《指尖下的音樂》一書中提到:“節拍器是我每日練習時必定使用的工具,即使是我在旅行演奏的時候,也一定帶著它。練習中使用它,可以使我的雙手保持安定的訓練,在鍵盤上有絕對的控制能力,不因鋼琴的變動,而有失常的表現。”露絲提供了這樣一種使用節拍器練琴的方法:在練習一首樂曲時,總是先從很慢的速度——如節拍器上的60開始練習,然後62—64—66等,一點一點地快起來,(注:這種以“2”的進度變化的形式只有 在電子節拍器上才可實現,機械式節拍器沒有那麼精確的刻度。)掌握好了之後,再從60開始,63—66—69等,以“3”的進度練習。熟練之後,以“4” 的進度60—64—68—72練習,再以“5”的進度60—65—70—75—80來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把速度提高到讓練習者感到緊張的速度時,不再繼續提高速度。練習者在前面的速度上反復磨練之後加速才會輕鬆起來。這首曲子不管多熟練,每天的練習中,一定從最緩慢的速度練起,而且絕不以超過“5” 的進度加快。這種練習方式使彈奏速度達到極肯定、且平均的狀態,同時技術上也達到了極肯定的控制。

在節拍器的幫助之下,做變節奏練習,可以使樂句中的每一個音在大腦皮層中的印象得以加深,幫助背譜。在指法不變的情況下,可以使各個手指都得到公平肯定的鍛練,背譜更深刻。

五、使用節拍器的經驗,有益於建立伴奏、聯彈、重奏、協奏意識

我們一般的鋼琴教學模式是:上課一對一,學生彈,教師聽,下課單獨練,考試考級單獨表演。獨奏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久而久之便可產生強烈的排他性。使用節拍器可以讓練習者學會傾聽,這就像有一個一絲不苟的朋友在與練習者合奏,心裡必須數拍子,才能與之合得上。

很多學生不願使用節拍器,他們甚至認為節拍器打出來的拍子並不準確。這種反感正是由於節拍器的客觀而且公正,它絕對不會“諂媚”地跟著演奏者的節奏跑。有些學生與節拍器合不上,原因多半是他們太自顧自地彈。這時,我們首先應傾聽節拍器,默數它的拍子,在心裡先把樂曲的第一句唱出來與節拍器合上,然後再開始彈奏,同時不斷核對,這樣就可以建立相應的內心律動感。

不過,使用節拍器要有“度”。在練琴時,節拍器固然可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們不能為此而忽視樂匯細部微小的變化,甚至犧牲掉rubato、accel、rit等等對音樂的處理,否則音樂將變得生硬呆板。

 

Continue Reading

【三個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錯誤方法】♩. ♪

 

記得我們之前與您分享的「十大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要訣」嗎?

雖然學無捷徑,但確實有能避免走冤枉路的方式。我們通常了浪費很多時間,因為沒有人教我們最有效率的練習方法。無論是學習如何編寫、改善寫作技巧,或演奏樂器,選擇以正確的方法練習,誠然足以造就「好」與「很好」之間的差別。

您可能聽過一個古老的玩笑:一個遊客問計程車司機如何去卡內基音樂廳,而得到的答案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筆者兩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自有記憶以來,一直有個問題:我練得夠嗎?

演奏家們怎麼說?

我蒐羅了書籍,並訪問偉大的藝術家,針對能「讓我心安的練習時間」尋求一個共識。我閱讀了一篇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的訪談,他在其中表示,沒有人應該練習超過四個小時。他解釋,如果你需要更多時間,你的練習方式可能不正確。

再者,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曾問他的老師奧爾:一天應該練習幾個小時?奧爾回答:「用你的手指頭練習你需要一整天,但用心練習,同樣的學習量只需一個半小時。」

即使是海飛茲也指出,他從不相信應該練得太多,他認為過量的練習就跟練太少一樣糟。他宣稱,他一天平均只練三個小時,每逢星期天根本不練琴。

看起來一天四個小時似乎就足夠了。因此我稍微鬆了口氣。接著我向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博士求教。

心理學家怎麼說?

當我們要了解專業知識和專家級的表現,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博士是箇中權威。他的研究基礎是「一萬小時法則」,意即需要至少十年或一萬個小時有意的練習,才能在各個領域達到專家級的表現。以上述音樂家為例計算,要達到國際菁英水平需要超過十五到二十五年。

這些數字讓我差點忘了這個等式中最重要的因素:用心的練習。特定的練習型態,有助於達到國際菁英水準的演奏。

相反的,有另一種練習方式是我們更為熟悉的為:

不經思考的練習

你曾經觀察一個音樂家(運動員、演員或訴訟律師)練習嗎?大多數的做法類似於以下特定的模式之一。

1.打破紀錄法:
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例如:相同的網球發球、相同的鋼琴樂段、相同的簡報呈現;但某種程度而言,這些看似練習的行為,大部分僅是無心的重複。

2.自動駕駛法:
啟動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不費力的前進。例如:背誦我們的推銷詞三遍、打一場高爾夫球、將一個作品從頭到尾練過一遍。

3.混合法:
組合而成的方法。多年來,對我而言,練習意味著演奏一個作品,直到某個自己聽起來不滿意的地方,停下來,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這個樂段,直到它變得好聽;接著可能又遇到下一個不太好的地方,然後再重複一次這樣的過程。

慎用,這樣的練習方式,有三個問題:

1.浪費時間:
以這樣的方式練習,學習的產量極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練習數小時、數天或數週,卻仍然進步不多。更糟的是,實際上你是為自己挖了一個陷阱,因為這樣的練習模式將強化不好的習慣和錯誤,演奏前後不一致的可能性將會因此增加。

日積月累下來,要清除壞習慣將會更困難——因此,為了根除這些不好的習慣,你將需要增加未來的練習時間。引用一位我曾合作過的薩克斯風教授的話:「練習不會造就完美,練習造就固定的演奏。」

2.使你較沒自信:
此外,當你發覺自己並不真的完成了解如何演奏出想要結果,這種不經思考的練習將會減少你的自信。即使在最困難的樂段有相當高的成功率,仍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感。

真實舞台上的真實自信來自(a)能夠固定一致(b)依照需求以正確的方式執行,知道這並非偶然;因為(c)你明確的知道為何成功或是失敗——也就是你能辨識出那些使你每次演奏該樂段時皆能達到完美的必要關鍵技巧或機械因素。

3.頭腦麻木遲鈍:
不經思考的練習是樁苦差事。所有用心良苦的家長和老師都會告訴我們回家練習某個樂段x次或x個小時,對嗎?但為什麼我們會以練習的時間為單位來衡量成功? 我們所需要的是更具體導向結果的目標,例如:練習這個樂段直到聽起來像XYZ,或直到你能指出如何使這個樂段聽起來像ABC。

用心的練習

所以,有哪些選擇呢?有意的或用心的練習,是一個有系統並高度結構化的活動;更科學的說,它是一個主動、週到的假設檢驗過程,在其中我們堅持不懈的尋求解答,來解決一個被清楚定義的問題。

用心的練習通常是緩慢的,並且需要一再重複一小段並且非常特定的技巧部分,而非只是演奏過一次。例如,假如你是一個音樂家,你可能僅演奏一段獨奏最開始的音符,以確認這個樂段能以你希望的方式明確的「陳述」,而不是演奏整段開場樂句。

用心的練習還涉及監測一個人的表演—即時的,並經由錄音—持續尋找進步的新方法。這意指要保持細心,並敏銳的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因此你能明確的告訴自己什麼不對了,例如:第一個音符是銳利的?平直的?太大聲?太柔和?太尖銳?太短?太長?

如果我們說這個音符太銳利、太長,啟始這個音符的衝擊性還不足夠,那麼它是太銳利還是太不銳利?這個音符比你想要的還要長多少?還要多少衝擊性才是你要的?

好,如果這個音有點太銳利、稍長,然後必須帶有更清晰的衝擊性。那麼為什麼這個音符是銳利的?你想要做什麼?你該做什麼才不須次次確認這個音符是否 每次都 完美的定調?你如何確認這個長度是你想要的?以及你如何一貫的掌握啟始這個音符所需的乾淨、清晰的衝擊性,確保它能以正確的性格開展?

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錄下每次嘗試性的重複,並且能夠往回聽到第一次的嘗試。這樣的組合能為你帶來希望的結果嗎?這些元素的組成是否如你所想的傳達了想要帶給聽眾的情緒和性格?是否幫助聽眾體驗了你希望他們感覺到的?

聽起來很麻煩,確實如此,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花這樣的時間以這樣的方式練習:停下來、分析什麼不對了、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下一次產生不同的結果。

道理看似簡單,我卻花了許多年來理解。在我二十三年的練琴生涯裡,它仍然是我從中學到最有價值,且長久的一課。雖然我已放下小提琴十多年,但用心的練習法則與任何技巧的學習都息息相關,它是心理學的實踐:「我如何花用我的練習時間」比起「我花多少時間練習」更重要。

https://www.muzik-online.com/article/focus/596de32f-bbb0-4fc5-0831-4f9a7436b2e7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