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感 】♩.♪

樂感。

每每說起樂感的時候,許多家長很茫然,不知所云。

又或者對樂感的興趣遠遠不如對技巧的執著,對級別的癡迷。

實實的本末倒置。

樂感,簡單的說是一種對音樂的感覺,更接近一種直覺,跟音樂的交流。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聽音樂會聽的熱淚盈眶,也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有沒有一首歌,一種旋律打動過你的內心,讓你的眼淚在彼刻要奪眶而出?那就是樂感。

樂感是音樂的靈魂。

沒有樂感的彈奏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或許飛快的速度會迷惑你的眼睛,一張高級別證書會讓你有了談資,但蒼白的演奏一定無法震撼心靈。

樂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

為什麼?

因為音樂就是表達人類的喜怒哀樂的感受。

只待我們去開發它,享受它。

Continue Reading

【從一根手指練起 … 癱瘓鋼琴家重生】♩.♪

我是劉孟捷,高雄人,今年42歲,是一個鋼琴家。25歲那年,因為罹患血管炎,全身癱瘓,體重從70公斤掉到30公斤,當時根本不覺得自己還有活命的機會。

從小就熱愛音樂,感覺音樂就是我生命的全部,6歲開始正式學琴,一路上得到許多人的鼓勵,也得到很多獎,國中就到台北就讀師大附中音樂班,跟隨陳秋盛及宋允鵬等幾位老師學習。

樂壇發光 惡疾卻上身

後來考上美國冠蒂斯音樂學院,學生時代就陸續得史特拉汶斯基、米耶克茲洛孟茲等大賽首獎,並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因為成績優異,畢業後就留在學校任教,成為該校有史以來年紀最輕的教授。

還 記得1993年的一個下午,院長葛拉夫曼急急忙忙地來問我晚上有沒有空,能否幫忙演出一場音樂會?原來是鋼琴家安德魯‧瓦茲臨時取消費城音樂廳的演出。當 時也沒想太多,一口就答應了,但腦中還在想,應該彈原本計畫在學期末音樂會的曲目,還是最近為考試練習的曲目。沒想到效果還不錯,會後許多人都來向我道 賀,邀約愈來愈多。

當音樂事業正要熱起來時,老天爺卻跟我開了一個大玩笑。約從1995年下半年開始覺得身體不太對勁,手指總是使不上力,後來竟然全身都不能動了,最後只得取消所有演出,就醫檢查之後,才知自己得了血管炎。

到現在我對這樣的罕見疾病依然所知不多,多年後醫生碰到我,也無法解釋我為何會得到這樣的病。是遺傳?工作方式?還是某些外力因素?他只是告訴我,能活到現在,且能夠活動自如,甚至上台演奏,只能說是奇蹟。

一度癱瘓 身心陷絕望

還記得在住院期間,感覺體內的所有能量、力氣,一點一滴地流失。我想大叫,卻叫不出聲音,整個人陷入絕望。

父母親從台灣趕來美國照顧我,是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比我還著急,卻告訴我:「你什麼都別想,我們可以養你一輩子。」我既感動又悲傷,他們這樣栽培我,到頭來還得對我付出這麼多,我怎麼承受得起?

住院期間,母親將我生病前錄製的錄音帶到醫院裡播放,我簡直不敢相信那些美妙的音樂出自我的雙手,愈聽愈覺得自己不可能再現這些音樂。後來有位同事來探病,告訴我,你這麼愛音樂,為什麼不靠彈琴來復健呢?才讓我驚醒。

熱愛音樂 靠彈琴復健

是啊,我如果此生為音樂而活,怎能因為這一點病痛而放棄自己?我是音樂的僕人,我還有許多事沒做,一定要快振作起來。

憑著僅存的一點意志力,請同事將電子琴搬到病房,試著從一根手指頭開始練習。很神奇的,我發現雖然我無法順利控制自己的身體,但音樂的感覺卻並未消失,後來耐著性子一個音接著一個音練習,藉著音樂的流動與心念的帶動,其他的手指頭也開始動起來了,我開心得不得了。

同一時間,也在進行著全身的復健療程。我的進展非常快,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想要練琴,想要趕快回到舞台上跟樂迷分享。但我也在懷疑,還能重拾往日的技巧及樂感嗎?如果肢體是殘缺的,我的音樂是否能完整?

所幸過去20幾年所受的訓練並未白費,所有的記憶都還深烙在腦海,而且能夠支配我的身體,讓我足以教會自己。

3年苦練 重新站起來

但是這場病終究對我的肉體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讓手指能有效使力,我進行了幾次手術,在食指上裝了鋼釘,幫助我能正確觸鍵。

歷經3年的苦練,終於在1998年10月重新站上冠蒂斯音樂院的舞台,2000年還演奏了拉赫曼尼諾夫的奏鳴曲,這是3年前還趟在病床上的我所無法想像的。

一直沒放棄音樂之路,也曾經想過,如果身體沒有受到傷害,我的音樂是否能更好,但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努力達到我心目中的理想音樂,證明只要用心去做,音樂永遠不會遠離你。

身為鋼琴家,卻患了血管炎,手指、身體都不能動。絕望中,憑著僅存的意志,從一根手指頭練起,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努力達到心中的理想音樂,重回舞台,證明只要用心去

做,音樂永遠不會遠離你。

——劉孟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5%BE%9E%E4%B8%80%E6%A0%B9%E6%89%8B%E6%8C%87%E7%B7%B4%E8%B5%B7-…-%E7%99%B1%E7%98%93%E9%8B%BC%E7%90%B4%E5%AE%B6%E9%87%8D%E7%94%9F-20131027000648-260102

Continue Reading

【一個爸爸對女兒學鋼琴的感悟】♩.♪

1391660_703554136322314_25618054_n

我的女兒“蘭蘭”從五歲半多開始學鋼琴。到現在有一年了吧。在各方面進步很大,每一次看到她肉肉的小手在鋼琴上,跳躍著,還有時會邊彈邊唱、自得其樂。我就在旁邊叫好、鼓掌、吹口哨和著音樂。有時也在旁跳舞、耍寶。她總是咯咯笑的像朵小花般。我知道她最喜歡爸爸坐在旁邊的沙發上聽她彈琴了。不管她彈的是好還是不好,我總是大聲的鼓勵她、讚美她。沒想到,利用鋼琴的平台,我們的感情是越來越深了。

她從鋼琴中是得到了許多的樂趣,學了許多鋼琴之外的優秀品質,當然也有不少的苦水– 鋼琴確實是如此的難掌握。而我作父親的,從女兒學鋼琴的這件事得到了許多的感想。這些感想或許對你我在人生中有些幫助吧。所以我才作此文與大家共勉。

1.引導。

做父母的能給小孩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從小能培養些一生受用的興趣。有些技能到了年紀大了就不好學了。鋼琴彈奏的培養就是其中之一。年紀大了後,手就僵硬了。我們做父母的,有條件當然要讓小孩學些樂器。但是,一定要對學習樂器有正確的態度,千萬不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學鋼琴不在於目的,而在於過程。 這過程的掌握,除了“手段”外。最重要的是心態。

我希望我小孩能“喜歡”鋼琴。不在乎她能否成為鋼琴演奏家。希望她將來長大後,每當想要安靜、放鬆的時候,能彈彈鋼琴。用琴聲撫慰自己。

看到許多小孩,學鋼琴失敗的例子。常常學了二三年就放棄了。小孩受不了,家長受不了。一把鼻涕和眼淚,才上琴來就想下,威逼利誘皆不成,親子談琴皆色變。這就是父母和老師,害了小孩。還不如不學。

在英文裡,彈鋼琴是“Play Piano”。要讓小孩覺得鋼琴是個好朋友,是可以來玩的。

這是我在蘭蘭鋼琴旁貼的poster:“Dear Elaine, I am Piano PiPi. I am your best friend. Please play with me, Talk with me. Sing with me. I love you.” 她每一次彈鋼琴時都會看到這些話。

2.長時熏息。

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這句話是正確的。學鋼琴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在練習耐性。大家想想看,要讓一個5、6歲的小孩,坐在鋼琴前面練習30-4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容易嗎?這種訓練就是為了養成 他們能坐得住,能靜下心,能忍得了的習性。這樣坐得住的小孩將來在學校裡,學習上才可以走長路。也不容易被人所引誘帶壞。

學鋼琴就是一個“長時熏息”的過程。眼睛看著譜子,手上就能準確的,照著拍子,馬上彈出。還要左右手協調。這功夫不是簡單能熟練的。但是也不要把它想的太難。只要經過日日月月、天天的練習就一定會達到的。這就叫作“熏息”

“孟母三遷”,所為何事?就是為了能給兒子有一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們為了什麼要上大學,要上好的大學?說白了就是有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們為什麼希望能坐擁書城,天天讀書,天天學習?說白了就是給自己一個好的熏息環境,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氛圍。

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女兒蘭蘭,因為要給她一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必須要從我做起!謝謝她,讓我更加的勉勵自己的進步。

3.時時改之,更上層樓。

一定要有一個家長(爸爸或媽媽),負責小孩的鋼琴學習。他要在每次老師教鋼琴時,瞭解到老師的要求和功課。不要怕自己是樂癡。學音樂是有趣的。我們做家長的又不是笨蛋,可以利用這個機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欣賞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假如是媽媽負責小孩鋼琴的學習,那爸爸就要負責做個緩衝劑。因為媽媽每星期要面對老師的眼神。若小孩彈得不好,媽媽會在老師面前,覺得難過的。她的責任感一定會不自覺的、嚴格的督促小孩的學琴。可能會失之以嚴厲。那麼爸爸就要常常和媽媽討論教小孩的方式,要想辦法柔軟媽媽的嚴厲。找到一個“中道”的方式。

正確的鋼琴彈奏“指法”,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要因噎廢食。小孩子剛開始學琴時,還是以引導興趣為尚, 強調指法為次。等過了幾個月後,再好好要求指法的正確。反正做家長的在對小孩教育上,不要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要靈活應對。

對五六歲的小孩而言,我們做家長的希望他們達到的學習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能“自己練習,自己改正,自己要求”;能自己時時改之,更上層樓。假如沒有達到這個結果,我們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

所以這“時時改之”,不是我們逼他們要改之。是他們自己要改正。這“更上層樓”,不是我們逼迫他們要進步,而是他們自己想要更上層樓。

鋼琴的練習就是培養他們自我學習和自我要求的利器。我很高興蘭蘭,正在往這個方向前進。

4.融入生活中。才能走的長。

不要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不要認為小孩子學鋼琴就只是“刻苦”練習罷了、其實每一首曲子都是如同生命般的有意思。它有它的高潮低潮,有它的起承轉合,有它的意境,有它的感情。我喜歡讓蘭蘭去體會它。

剛剛我走到蘭蘭鋼琴旁的沙發上,聽蘭蘭彈琴。我問她這首她彈的曲子(To Celia),作者他到底想表現出什麼東西呢?她沉吟了一會,她接下來說的真好。她說這首曲子是他和Celia兩個正在快樂的玩耍。蘭蘭又接著講了許多她的想法。對那段比較難彈的小節,她說是他在教Celia怎麼玩兒。因為Celia還小。

學鋼琴的目的,是在學習音樂。學音樂的目的,是在能欣賞高尚和優美的事物,進而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現在外面下著小雨,陰陰的天,我在餐桌旁打著電腦。蘭蘭練琴的聲音,卻活潑的滲進了我的心房。這是一個溫暖的一天。)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音樂天才,也都不是音樂蠢材。他們都是可以教化的。他們都是可以利用學習鋼琴來理解和欣賞音樂的。問題就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好好的教育他們。我們可能只是一味的爭名好勝。只是為了讓他們學好鋼琴,而忘了學鋼琴的真正意義。

家長得首先要“放輕鬆”。你的緊張在意,會讓你的小孩受不了的。你可曾在小孩子練琴時,坐在旁邊,挑剔這裡不對,挑剔那裡不對,弄得小孩子都要哭了。你可知道你的小孩,已經很努力了,他彈對了99%,但是有些父母只看到了那彈錯的百分之一。

是要每天練習的,但是只有放輕鬆了,多享受其過程,不計較其結果,才能走得長。在佛教裡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是一味的練習新的曲子,而不複習舊的曲子。有一些老師要學生練習太多的新曲了。做家長的要控制住。不在量的多少,而在於質的高低。就怕是每一天小孩哭哭啼啼的,一味練習著老師規定的新曲,而沒有辦法再去體會和享受已經練過的舊曲。我常常叫蘭蘭彈半個小時的鋼琴,隨便她想要彈什麼都可以。我可以感受到她喜歡彈彈舊的曲子,去享受不同的沉澱。

5.同樣的音符,不同的組合,相似的天籟。

我們人類所有的音樂都是用這C,D,E,F,G,etc 等音符所組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不論你來自何地,何種民族,何種環境,當你聽到如同“一閃一閃亮晶晶”,或是“男孩看見野玫瑰”,或是“長亭外,古道邊”,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或是“鱒魚”,等等的歌曲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覺得好聽呢?為什麼?難道我們的有共同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音符排列組合的好惡嗎?我會有另文來討論我的想法?

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具備了“同樣的音符”。都能展現出天籟般的音樂。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論貴賤、地區、膚色、種族,沒有人不喜歡“美好”和“高尚”的事物。眾生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不同的環境,就如同音符不同的組合,它可以變得紛亂,吵雜,不堪入耳。但是卻不能,永遠不能,永遠不可能,抹殺我們在每一個人,本質上對“美”的共同的追求。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無比的信心。自己的小孩,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小孩般,他們都具備了,能創造世間無盡美妙寶藏的音符。我們作家長的,不需要當救世主般,高高在上,想要去“創造”奇跡。我們只需要給他們製造個環境罷了

你可有常常傾聽小孩自發的天籟呢?多聽聽吧,你會學到很多的。

6. 總結

鋼琴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對小孩教育的縮影。它比學校正規教育要難掌握,因為它是家長自發性的,要孩子學習的項目。

父母掌握的好的話:那是對你小孩一生的禮物。他們可以學習和親身體驗,什麼是音樂、什麼是優雅、什麼是美、什麼是高尚。也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出他們的耐性。 培養出小孩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能力。甚至、因為全家共同的興趣,而激發出家庭強烈而溫暖的向心力。所以鋼琴教育可以是小孩素質養成教育和家庭教育裡面重要的一環。

假如家長以“小孩彈好鋼琴”為其唯一目的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假如家長為了達此目的,而對小孩過於嚴厲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悲了。

對我而言,小孩學琴的目的是我列在“父母掌握好的話”裡面的所有項目。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一定要行“中道”。以鼓勵為主的要求。以啟發為首的堅持。更是要先教育自己。才好教育小孩。從教育小孩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要謝謝我們的小孩,讓我們也學了好多好多。

最後,希望大家從音樂的學習中,創建一個溫暖而和諧的家庭。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裡,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微笑著、聽著小孩子彈出的琴聲,是個多麼溫暖的畫面啊。

Continue Reading

【50條樂理小知識,填補你樂理上的空白】♩.♪

1:音(Tone)
是一種物理現象。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0hz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動27-4100次的範圍內。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於物體的振動。

2:音色(Tone-color)
指 音的感覺特性。發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的。人們區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樂的顏 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 樂音色。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並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絃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 擊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鳴(Resonance)
共鳴指的是一種振動。當一個發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並發出了聲音,產生了共鳴。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頻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餘的為泛音。基音決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餘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時振動,是泛音。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並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 自然界裡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鐘的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的。頻率多則音高,頻率少則音低。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a”,是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沒有統一,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被廣泛 採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間的範圍就叫音域。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10:調性(Tonality)
調性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在樂曲中,主音是旋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生從屬關係最後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是有調性的樂曲。

11:音階(Scale)
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們今天所說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12: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
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於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調(Maj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其相鄰二音的間距分全音與半音兩種。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

Continue Reading

有些事情 我們還是要堅持

不想因為一些家長只是讓孩子學來玩玩而不注重基本訓練,姿勢,手型等等,到孩子長大後喜歡上彈琴才發現很多缺陷。
不想孩子走冤枉路,家長的陪伴學習很重要,就像孩子剛學走路一樣,到孩子學會走路了,就可以放手飛翔。

是的,有些事情 我們還是要堅持。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97702516907476&set=a.144034445607622.24977.125068547504212&type=1&theater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即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

●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什麼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展的複雜性,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鬧,他們就會近乎神經質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 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研究者通常認為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所 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 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鬱悶……這一切體驗的目的就是 要讓孩子熟悉和體驗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情緒。

打碎東西是孩子經常出的差錯,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用的小花碗打碎 了,他會哭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使勁跺腳,並說是這個可惡的“地面”把孩子給絆倒了,孩子也會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 面的遊戲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後,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為打碎碗會給他一點兒驚嚇,一方面是裡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會遺憾,再者 是他喜

Continue Reading

【如何陪孩子上鋼琴課】♩.♪

1378693_696322660378795_923192186_n

在第一次上課之前,家長最好準備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從第一次上課的時候開始,家長就要跟孩子一起認真聽老師在說什麼,把自己認為應該記下來的寫在筆記本 上。這可能是老師談到的有關手形、動作等演奏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關於怎麼識樂譜、認音符方面的。反正您就當作自己是個愛學習的旁聽生就可以了。其中如果 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在下課時候向老師問清楚,因為家長回去還要當“陪練老師”的。

一定要注意,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打斷正常的上課過程。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好不容易集中了,家長一打岔就分神了。整體上來說,中國的家長喜歡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和困難,而忽視了孩子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對於孩子的培養來說,家長的這一習慣一定要改變一下。

上課時,如果老師講的東西孩子一時不明白,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主動替老師講解;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跟老師交流,除非孩子主動求助於您,千萬別替孩子 回答問題——不論這問題是關於鋼琴學習的還是在問孩子“你幾歲了”,最好連啟發的話都別說。家長要做的就是耐著性子讓老師和孩子直接交流,這對培養孩子與 人 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與開朗的性格至關重要。如果孩子進幼稚園是接觸社會的第一步,那鋼琴課就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二步。第一步主要給了孩子與同齡人交流的 機會,而第二步給孩子的是單獨與年長的人交流的機會。一個人如果能夠處理好與同齡人之間的關係,他將獲得快樂;如果能處理好與年長的人之間的關係,他將獲 得成功。

當然如果是年齡很小的孩子,根本無法坐在鋼琴前聽老師說話,那家長就不得不幫助解決了。能夠把孩子哄好的話就繼續當旁聽生,如果不能,也可以先帶孩子回 家, 等幾個月再開始學習。通常在已經正式上學的孩子身上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但如果發生在四歲左右的孩子身上也算正常,別責駡孩子。

上完一次課後,只要孩子的表現還說的過去就一定要表揚。而且表揚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為家長逐漸退出這個教學過程埋下的伏筆。對家長 來說,表揚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最好的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好孩子真的是誇出來的。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聽誇獎的話,而且往往會主動朝著被誇 獎 的方向繼續前行。

<網路轉載>

Continue Reading

【「怎麼練琴?」─音樂裡的生活課】♩.♪

繼上一篇「老師,我沒時間練琴」之後,
不少朋友和家長對「練琴」這件事提出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練琴習慣後,「怎麼練琴」。

誠如許多老師所經驗過的,
很多學生即使有練琴,「有練也跟沒練一樣」,
這不只對老師造成挫折,
學生更是疑惑,

「我明明就有練。」
「我練琴練得比A久,為什麼他彈得比我好。」

這種問題幾乎十之八九大家都遇過,
這時候學音樂的第一大課題就來了,

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

對初學者來說,問題的種類多半屬於「技術型」。
樂句最常在哪裡卡住?雜音、音準最常在哪種情形下出現問題?
就是最需要練習的重點。

也許正在閱讀的你會覺得,這個結論是非常「理所當然」,甚至不需要討論的。
但有非常多的小孩,或說是絕大多數的小孩,他們的練琴就是「從頭到尾不斷重複,包括錯誤」。
所以無論練息時間多長,仍舊練不好。

所以針對這種狀況,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除了告訴學生錯誤要怎麼修正,更要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上課的時候,
我通常會讓學生先演奏一次,
然後問他滿不滿意剛剛的表現,
接著,請他告訴我,有沒有任何地方是可以表現得更好的。

很多學生在第一次接到這個問題時,
會一臉茫然地告訴我「不知道」。
但是當我再請他們演奏一次,接著再回答我一樣的問題,
或是演奏正確和錯誤版本請他們做比較時,
他們開始可以從表面的「聲音不乾淨」、「音量太小」、「音色不平均」,
延伸到「跨弦角度太大太快」、「肩膀聳太高」、「弓速忽快忽慢」這種比較深層且具體的回答。

而一旦問題被發現了,事情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
專注力有了目的地之後,
「練琴」就能從「練了多久」這種表面意義,
轉化為「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學生明白,不是彈了十次就算「練好了」,
而是「問題逐漸消失了」才算練習。

學音樂最辛苦的部分,
就是即使看見了正確答案,也無法經由公式馬上達成目的,
而且根據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會遇到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
這種過程,又何嘗不是人生課題的縮影呢?

也許,音樂的學習除了陶冶性情,
更是鍛鍊毅力和EQ的生活課。

http://jasminesun.pixnet.net/blog/post/159155480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