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不是孩子沒堅持、不想學,而是家長這樣“暗示”了……】♩.♪

家長問孩子:你覺得怎麼樣,喜歡嗎?
孩子回答:很好,我喜歡!
家長接著問孩子:你確定嗎?
孩子說:我確定!
家長說:我們再考慮一下!
過了幾天,孩子好像真的失去了興趣,
家長這個時候再去問孩子:還學嗎?
孩子說:不學了。
家長則是一副很高興的樣子說:我早就知道你堅持不住的。
諷刺的是,這個時候的家長好像打了勝仗一樣。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對音樂沒有興趣、不想學,而是家長在言語間暗示孩子,這件事有“商量”的餘地。正是因為這樣,有很多孩子因此與音樂無緣,甚至有一些原本很有潛質不錯的孩子,因此放棄。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在學音樂的這條路上,家長比老師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學藝術30%靠老師,20%靠學生,50%靠家長。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什麼樣的孩子學不好琴?是那些家長態度有問題的孩子們。我見過的家長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類型。
第一類,“假裝冷靜型”,這類家長就跟文章開頭中說的那樣,家長潛意識裡就認為孩子不會堅持下去,也給孩子“不想學就可以不學”這樣的暗示,孩子在接收到這樣的暗示後,再加上孩子原本就是三分鐘熱度,自然而然就放棄了,表面上是放棄了學琴,其實是放棄了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以及未來的多一種選擇。
對於這類家長,我只想說,其實家長們低估了自己的孩子,從自己主觀上,把自己的孩子推得離音樂更遠了;
第二類,“一時上頭型”,這種類型的家長,大多數會給孩子報很多個興趣班,或者是帶孩子參加過體驗課後,給孩子報好幾個興趣班,導致孩子的時間被嚴重壓縮,孩子的精力有限,不能應對所有的興趣班,導致最後,一個興趣班都沒有學好,孩子還非常疲憊;
第三類,“隨便學學型”,這類家長對孩子學琴的態度是非常隨意的。他們認為,孩子以後不走專業,隨便學學就行了,因此經常有可能出現不按時上課、不積極練琴的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不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當孩子認為,做什麼事情都像學琴一樣,不想練就不練了,或者說隨隨便便應付了事,那孩子以後做什麼都做不好;
●沒有堅持不住的孩子,只有中途放棄的家長
孩子天性愛玩,並且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很多家長可能會因此認為孩子定力不強,容易半途而廢。但堅持也是需要培養的,或者說,堅持的品質是可以通過學琴鍛煉出來的。
孩子表現出的興趣減少可能是因為惰性使然,因此,我們並不建議在孩子對練琴表現出抗拒的時候就讓孩子放棄,家長們要幫助孩子渡過這一段時間。
當放棄成為了一種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今天孩子覺得學琴沒意思,家長心疼孩子,於是決定不讓孩子繼續學琴了,明天孩子去學唱歌,可是幾天之後又覺得沒有意思了,繼續放棄,長此以往,孩子在遇到困難和瓶頸的時候,只想著逃避問題,而不去想如何解決問題,那麼孩子今後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陪伴也好,或者是態度強硬也好,能堅持學習音樂,對於孩子來說是受益無窮的。只有家長堅持,孩子才會跟著家長的腳步堅持下去。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家長能嚴格監督孩子練琴,並配合老師教學,那麼孩子的藝術水準一定不會差。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受益無窮。
Continue Reading

【學鋼琴人的腦袋究竟有多厲害?】♩.♪

一直以來,人們都堅信著鋼琴有助於大腦開發。為了證明這一觀點,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音樂心理學、醫學研究所與西班牙巴賽隆納大學等一系列的研究人員,在2016年做過一項相關的研究調查。

研究人員將對兩組分別在7歲以前和7歲以後開始練琴、並且累計練琴時間相似,腦部結構特點與一組從未學過鋼琴的人腦部情況相比較。從而得出了一項結論:

與未學過鋼琴的人相比,學過鋼琴的人腦部與學習相關的海馬體、與感覺運動控制相關的殼核和丘腦、處理情緒刺激的杏仁核以及聽覺和語言處理區域的灰質體積更大。這就表示,學習鋼琴確實能夠幫助大腦的開發。

所以說,比起同樣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是大人,某些程度來講,學過鋼琴的大腦在做同一件事情上要顯得更加的靈活和通透。這不只是僅局限於幫助益智那麼簡單。從上述證明的結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拋開智力因素之外,鋼琴還對由頭腦控制的這些領域能夠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

●邏輯思維的調動

邏輯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它是需要最先掌握的底層能力。從初識五線譜到一目十行,由分手練習到合手練習等等,由淺入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它固有的鋼琴邏輯與規律學習的,當學琴人開始嘗試去沉思和探索時,就開始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調動。長時間的思考會讓他擁有排兵佈陣的魅力,甚至於說讀懂了其存在的意義與法則,他們就會習慣於將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實操能力的強化

實操能力代表一個人的執行力,大腦作為人體的最高指揮官,在對樂譜產生分析和判斷後就會嘗試給肢體下達命令,由此達到眼、手、腦三方面的協調。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儘管頭腦已經告誡自己需要實施哪些行動指示,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會比想像中的要慢上半拍,甚至擱棄到一邊兒,壓根就不去做。比起這些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每天都要堅守在練琴崗位的學琴人們就要更實際的多。

●情感表達上的豐富

杏仁核,又名杏仁體,呈杏仁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也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也就是說,學鋼琴能夠促進情感的產生與表達,而情感表達與情商的培養有著一定直接的關係。音樂所能給予人們的最大禮物就是情感的創造與傳遞,它能滋養萬物,也能滋養人心,無論是演奏者還是傾聽者,都能夠在音樂演繹的那一刹那間看到由頭腦所浮現出的專屬於自己的畫面。長此以往,他們的情感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與提升。

●高度的觀察與專注力

鋼琴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持續的事情,不能有一絲的敷衍、潦草了事。學琴人在這一期間會培養出強大的專注力和耐心,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長時間的集中於琴譜和鍵盤之上。再加上對於每一首曲譜的鑽研,也讓他們擁有了一顆事無巨細的心。對待日常事物甚至於工作他們都會發揮出能夠超越常人的能量和精力,能夠抓住別人容易忽略但又很關鍵的細節點,讓他們顯得比常人更加的聰慧機敏。

不得不感歎一句,學鋼琴對頭腦的影響真的是益處多多,它不僅是能夠提升內在、釋放自我的一種高雅藝術,能夠讓人體會到音符間流淌著的美好,也是一劑有益於生活的良藥,能夠教會人們如何去探索去發現,成為能力養成的一方極樂淨土。在鋼琴環境的薰陶下,你是不是也成為了這樣一位頭腦聰慧的鋼琴人呢?
Continue Reading

【學琴這十大怪像,竟然都很常見!】♩.♪

●上來就想學高難度的曲子

要說學琴怪像,這條絕對能排得上號。
學琴跟讀書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學,然後再連成句子,之後才能讀懂書中的內容。一上來就學高難度曲子,基本相當於端著莎士比亞的作品學認字,到了最後,只能是浪費時間,什麼都沒學會;

●不屑於基礎練習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但是不練習基礎的現象現如今也是屢見不鮮。如果把學琴比作蓋高樓,基礎練習就是在打地基。地基打得好,我們的樓才能越建越高,相反,如果地基不牢固,可能建到一半,就搖搖欲墜了。
學琴同理,在初級甚至中級階段,我們可能發現不了明顯的差別,但是一旦學到了高級階段,之前沒有打牢的基礎就會很大程度地限制水準,自己本身的技術跟不上,不僅學習時間會變長,學習的效果可能也不盡如人意;

●上課時間練琴

不練琴相信也是讓老師們很頭疼的一個現象。有很多琴童,回到家不練琴,或者在上課的前一天臨時練一會,有的乾脆直接在上課的時候練琴。最後不僅耽誤了老師的上課計畫,練琴的效果也沒有達到,學琴的時間也被耽誤了。
實際上,練琴是為了幫助我們鍛煉肌肉記憶,這也就是學琴無法臨時抱佛腳的原因,只有不斷地重複,我們才能夠形成肌肉記憶,這也是能夠支撐我們繼續學習高難度樂曲的關鍵;

●只追求考級證書

還有很多人,學琴好像就是為了那一紙證書。好像拿到了證書就完成了學習一樣,很多人只會彈考級的曲子,或者選擇跳級,甚至還有些人,在知道考級考的片段以後,只練習考級的片段,就連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彈不下來。
但是實際上,考級證書跟畢業證書不一樣,八級並不是終點,恰恰相反,可以說八級證書相當於進入音樂大門的入場券,八級才是剛剛開始;

●曲子練下來了就覺得學會了

同樣,也有很多人認為,一首曲子,能夠完完整整地彈下來,就相當於練會了。但實際上,一首樂曲當中,還會有很多的表情記號,就跟寫書一樣,一本書當中,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作者深思熟慮之後寫下的,而我們彈的每一首樂曲,就是作曲家寫的“書”,這其中的每一處強弱對比,每一個空拍,每一個延長,都是作曲者在向我們傳達自己的情感,是需要我們好好品味,仔細體悟的;

●學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音樂老師最怕的是什麼?學生請假!音樂老師經常會面對千奇百怪的請假理由,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學生都能說出來。
學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老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琴進度、練琴狀況,才能做出最適合學生的學琴計畫,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最多的知識和技能;

●不用節拍器

有一些人,在練琴的時候不喜歡用節拍器,這也是十分致命的一點。尤其在做基礎練習的時候,節拍器能幫助我們穩定節奏,同時還能夠幫助提高我們手指的穩定性。慢慢的時間長了,我們的心裡也就有了一個節拍器,什麼樣的速度大致都有瞭解,對以後的學習和練習都會很有説明;

●練曲子一直從頭彈到尾

有一些人在練琴的時候不注重細節,一首曲子從頭練到尾,最後導致一首曲子練得好的地方越來越好,練不好的地方一直練不好;

●練琴不用腦子,機械性練習

練琴,不僅是一項機械性的活動,也需要動腦子。首先我們要明確每一遍練習的都是什麼,這一遍和上一遍有什麼區別,改正了哪些問題,又出現了什麼新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嘗試錄音或者錄影,來説明我們糾正問題;

●學琴半途而廢

最後一點,學琴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就像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不斷地堅持下去,我們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樣的孩子能在音樂之路上走得長遠?】♩.♪

學琴的孩子這麼多,為什麼有的人最後成為了音樂家,有的人雖然不是音樂家,卻也一生成為音樂愛好者,或者是始終堅持學習音樂,可還有的人,卻在中途放棄了?總結了自己教學過程中從不同的學生身上看到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的學生和學生家長,一般都能在音樂之路上走得更長遠。

●關於練琴

專業學生每天四個小時以上,業餘學生每天一個小時左右,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無論是專業學生還是業餘學生,練琴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練琴來說,無論時間長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每天練琴。

都說三分學,七分練,由此更加證明了練琴的重要性。這就跟上學寫作業一樣,上課學習到的新知識,要通過作業來不斷鞏固,加深記憶,才能夠吸收得更好,對學琴這樣極其需要肌肉記憶的專案來說更是如此。

●不走專業,隨便學學就行了?

當然不是了,孩子學琴的年齡普遍較小,未來的路誰也說不準。也並不是所有的家長讓孩子學琴都是為了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在這一部分家長中,有些家長認為,既然不走專業,那麼隨便學學就行了,無法保證練琴時間,也不能保證上課的時間。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無論走不走專業,都必須要嚴格要求。

如果走專業,那麼小時候的嚴格要求,會讓孩子擁有扎實的演奏基礎,對今後的專業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如果不走專業,也需要嚴格要求,因為這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今後,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家長必須提高重視

想要孩子在音樂之路上走得更長更遠,離不開家長的努力,或者說,家長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年齡較小時,上課時家長的旁聽尤為重要,這時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記下老師的課上提出的要點,在下課後幫助孩子進行重點練習;

下課回到家,為了保證學習進度,家長們也要做好陪練工作,不光要監督孩子練琴,更要著重關注練習內容,給孩子做好練習計畫,並且還要記錄孩子在練習時候出現的問題;

在回課的時候,要及時跟老師回饋孩子在練琴的時候出現的問題,並繼續記錄老師的要求。

最後一點,家長需要做的是配合老師,而並不是插手老師的教學計畫。

●關於興趣

有很多孩子學習幾個月或者一兩年之後就放棄,認為自己對音樂失去了興趣,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隨著孩子學琴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習的難度肯定也會有所增加,只有通過堅持練習,才能克服這些困難。同時,面對這些困難,孩子產生逃避心理是在所難免的,這是因為惰性使然,而不是興趣的消失。真正的興趣,是來源於努力過後取得了成績的成就感。這些成就感可以來自於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會了一首新曲子,登上了一個新的舞台,還有獲得證書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學琴的鼓勵,也同樣是激發孩子興趣的動力。

學習音樂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並且這個過程注定是非常辛苦的。開始學習之前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無論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成績。請大家給孩子也給自己多一些耐心,靜待花開。
Continue Reading

【學樂器的孩子和不學樂器的孩子有何區別?5年後見分曉!】♩.♪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大學教育研究所曾經聯合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那些連續學習和演奏樂器5年以上的孩子,比那些從沒接觸過任何樂器的孩子,在認知水準方面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孩子有必要從小學樂器。而那些具體區別有哪些呢?一起來看一下。

●學習樂器的孩子大腦更靈活

一般到了五歲之後持續學琴的孩子,會隨著練習的時間開發大腦的智力,尤其是那些連續學習了五年以上樂器的孩子,比起同齡人他們擁有更加敏捷的認知水準。

拿聽覺器官來說,學樂器要長時間接觸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訊等,這會帶來不同的感官刺激,時間久了就可以提高孩子們對聲音的敏感程度,從而促進大腦靈活發展。

●學習樂器的孩子自製力更強

小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帶著滿身的活力,與這個世界打著招呼,這是小孩子天生的優勢。但是有時候也會給家長帶來苦惱,比如小孩子自製力比較差,對於一些事情很難堅持下去。
這個時候學樂器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學習樂器的孩子需要不斷地練習,在長時間的堅持下,他們會自發的形成習慣,而這種習慣也會延伸到孩子的其他方面,培養了孩子的自製力。學習樂器的孩子能坐得住,正是這個道理。

●學習樂器的孩子更有自信心

很多孩子從小大大咧咧、自信洋溢,但也有一些孩子從小自卑,缺乏自信。而學習樂器的孩子一般都是前者,因為學習樂器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在此期間,孩子們會遇到很多的挑戰,當他們大膽地嘗試,跨過這些挑戰,那麼慢慢地,自信心就會建立起來。同時學樂器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參加演出、音樂會等,這些活動同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加舞台上的經驗等。
但是不學樂器的同齡人,可能就缺少了這樣一種鍛煉自信心的途徑。如果孩子性情溫和且膽小,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學一門樂器,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喚醒勇敢。

●學習樂器的孩子更有專注力和忍耐力

學習一門樂器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在培養孩子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的品格。一般來說,學習樂器超過五年的孩子,除了可以在對待音樂方面顯示出超強的忍耐力,對待其他事情也一樣會專注,且有耐心。

除此之外,從小學習樂器,並在藝術薰陶下成長的孩子,有助於培養其高情商、增強其藝術鑒賞力……所以,綜上所言,對於學樂器的孩子與不學樂器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區別,答案顯而易見。

雨果說:“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正如文章開篇,如果單從孩子邊哭邊學樂器這件事中揣測學樂器的必要性,是不夠客觀的,我們應該看到,在這看似心酸的背後,是孩子們滋長的藝術能力與無盡能量,也是他們在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的底氣與實力。

學樂器不易,堅持學下去更不易,想要收穫就必然要付出更多。而付出過無數努力的琴童們,被由此產生的好結果所偏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Continue Reading

【鋼琴,抱著“隨便學學”的態度,結果會怎樣?】♩. ♪

不少爸爸媽媽,對於興趣班都持“差不多就行”的態度,道理很簡單:我並不強求孩子走專業道路呀。學鋼琴,為會一門樂器即可,學畫畫,懂點審美就行,學網球,為了鍛煉毅力,學游泳,為了遇水能自救……既然選擇讓孩子學,就拿出一個的學習態度吧:認真對待、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

●所有的學習都需要一種態度

“我又不指望孩子走專業路線,隨便學學就行了,我們對他要求不高。”在興趣班門口等待的家長聊天中,這是經常聽到的話。

一位興趣班老師說:“你就是認真的讓孩子學,孩子也不一定能走上專業路線;如果你就要求孩子隨便學學,肯定連你送他來興趣班的目的都達不到。”既然選擇讓孩子學,就應該有學習的態度。要麼別報,要麼報了就認真地學。

上興趣班隨便學學的孩子,在學校學習中就能自動轉化成認真學學嗎?不用思考,家長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任何落到他身上的話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影響。不管學什麼,都要讓孩子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明白學習就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全力以赴的事。否則,影響的不只是興趣班的學習,還會養成一個凡事敷衍的學習態度。

●節約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上興趣班太耽誤學習了,課程忙的時候,就不要上了,畢竟課本學習才最重要,高考又不考這個。”相當一部分家長這樣說。

確實,在現教育體制下,一切以應試教育為重,所有都應為這讓路。於是,一學期的興趣班三天兩頭請假,學校測驗需要請假複習,期末期中考試也要請假準備,小學六年級後與學校學習無關的興趣班都恨不得全部取消。

但有時會發現,不上興趣班節約下來的時間,孩子也不一定會全部用來學習。況且,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規劃,不能短視,有點小才藝,成人後,能體驗更多面的人生。

記得有句話:孩子,為什麼讓你多門技藝,是想你長大後能多個選擇,在遇到需要才藝的時候不那麼窘迫,即使不會以此為生,生活肯定會多很多的樂趣。

●當放棄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家孩子上興趣班,上著上著沒興趣了,我們不想他那麼痛苦,就只好隨他放棄了。”這也是一部分家長的態度,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不想堅持了,就讓他放棄,這樣孩子真的就不痛苦了嗎?

有一個家長,女兒今年14歲,開始抱怨自己竟然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才藝和特長。家長特別後悔,不是沒讓孩子學,只是沒讓她堅持。

她女兒5歲的時候學跳舞,跳了一年多,有點胖,覺得吃力,就放棄了;小學一年級開始拉小提琴,拉了兩年,覺得枯燥,就放棄了;游泳練了一年多,覺得有點累,也放棄了;書法學習了半年多,因為課程緊張,怕耽誤學習,也放棄了。

現在看到當時一起學跳舞並堅持的孩子,出落得亭亭玉立;當初一起學習小提琴的孩子,考了演奏級,經常參加一些演出;當初堅持練字的孩子,出學校的壁報每次都能拿到最優獎,難免沮喪,我怎麼什麼都不如別人呢?於是抱怨,媽媽你當初怎麼不逼我一把呢?

那位家長懊惱地說,也許正是她的“寬容”,不但沒讓孩子有一技之長,還讓孩子放棄成了習慣,遇到困難就繞著走,而這種意識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其實對孩子來講,喜歡和不喜歡都是情緒化的。
小孩子會任性,但是大人不可以放棄監督的責任。

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藝,一定是希望他們能堅持下來的,但是這個過程很辛苦,畢竟,任何美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勞動才能獲得。

而小孩子定力都不太強,很容易想要放棄。如果孩子想放棄就放棄,一旦形成這種意識,將來遇到問題的時候,孩子同樣容易選擇逃避。

任何學習,不管是運動,還是學科知識,還是棋類,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努力的,沒有什麼是可以輕輕鬆鬆就取得成果的。

在陪伴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考驗的不僅僅是堅持,還有大人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在漫長的生活和學習中所必須掌握的技能。

所有學習都需要一種態度。

Continue Reading

【要是碰到這樣的音樂機構,趕緊逃吧!】

近年來學鋼琴的人數逐漸增加,音樂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在看似繁盛的音樂市場下,出現了許多不負責、不合格的音樂機構。這些音樂機構要麼用低價的學費來吸引家長,要麼用不專業的服務和一知半解的老師來誤導琴童。

●當今的教育市場魚龍混雜,無論專業不專業,都想進來分一杯羹。

有時候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過於急切,總想一口吃成大胖子,這種迫切的心理被一些不良機構利用,打著“速成”的旗號來吸引家長給孩子報名。有些培訓中心,承諾幾天學會作品、幾個月考上幾級。而這種機構最惡劣的地方在於:他們用錯誤的教學方式來教導孩子,一開始孩子可能進步神速,家長也非常欣慰,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孩子除了考級曲目啥也不會,不會讀譜、視奏,更談不上彈出好聽的音樂了。

可偏偏有些家長很吃這套,他們喜歡在短期內看到了所謂”成效“,殊不知,這樣的音樂教育,把孩子培養成了考試機器。更悲哀的是,一些家長還會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一開始比其他小孩進步更快,到最後卻比不上他們?明明其他孩子還在練基本功的時候,我家孩子就考了好幾級了……

我自己遇過很多中途轉來的學生,有考了六級的,但連一首Czerny op.599都沒有彈過,更不用說彈Bach和小奏鳴曲了,實測能力只有二級的水平而已。有考了八級的卻連三級的譜也不會看,基本功更是差到不行。這種例子比比皆是,遇見這些學生真是心痛不而,有些本來滿有天賦的孩子,卻學歪了,要改過來要花更大的力氣和時間。

家長們一定要記住:學鋼琴不可能速成!但凡是打著“包過”、“速成”旗號的機構統統不要考慮。除非您只是想讓孩子拿到一紙考級證書,而不是真的學會音樂。

然而為什麼考級會愈來愈容易過,考級機構背後有多龐大的利益,我會在以後出一篇文章專門來講講。

●優質的音樂機構:拒絕速成

音樂之所以能被稱之為藝術,是因為它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是不可替代的情感抒發載體,而不應該是複製粘貼來的統一動作。

素質教育本身真正的意義應該是讓新時代的接班人提升審美意識,通過學習藝術能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但上面的亂象不僅不會讓孩子體會到音樂的美妙,誤人子弟的行為還會導致藝術教育失去它存在的真正意義。

對於家長來說,怎樣選擇一個好的機構、一位好的音樂老師就成為了首要任務和大難題,下面就來說一說好老師的共同特點都有什麼。

●有一定的審美意識

作為一名好的音樂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對作品都充分的理解,能分辨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的聲音,才能將這種想法傳遞給學生們,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意識。而審美素質的提高能促使孩子綜合素質提高,進而讓孩子擁有感受美的能力,到最後學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

教書育人,重要的是專業過硬,現在各中小學招聘要求的學歷都從本科生提升到了研究生,為的就是提高教學品質,讓更加專業的人扛起提升素質教育的任務來。

好的老師都會不斷學習,不斷練琴,只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各種難題,引導學生彈出好聽的聲音,把握好樂曲的細節處理,教會學生各種術語記號的表達,聲音層次、呼吸的處理等等。只有把握好這些細節,才能賦予作品情感的表達,才能演奏出直擊人們心靈深處的音樂。

肢體的自然流露是配合作品表達的,但凡好的音樂老師絕對不可能照本宣科,把所有的學生教成一個樣子。好老師一定會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並隨時根據實際情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有保障

好老師會在課前認真備課,分析學生的問題,給出解決辦法;

課中乾貨滿滿,作品細節處理一個都不差,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分析作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待問題一針見血提出問題,並給出直接的指導意見;

課後不敢放鬆自己,總結問題,為下一堂課做好充足的準備。

●有責任心

好老師知道打好基礎是如此的重要,他們不會過分追求考級和炫技。在學生出現懈怠情緒時,懂得及時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他們會以培養審美意識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音樂這一門藝術。
Continue Reading

【不走專業,也要嚴格要求!】♩.♪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想通過學音樂來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陶冶其情操,但與此同時,這些家長又不希望孩子在學音樂上花費太多精力,成為孩子的“負擔”。難道不走音樂專業,就真的就可以不用嚴格要求嗎?作為音樂老師,對於家長們這樣的要求應該如何做出解釋?


●學習沒有便捷方式,踏踏實實才能學有所得


試問:“孩子不想當科學家,老師是不是就不用給孩子佈置數學和物理作業了?”想必這個答案在大家心裡都非常明確。


認真學習數學、物理等等這些課程絕不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科學家,而是希望通過學習,孩子能擁有客觀理性的思維和充滿智慧的大腦。反言之,想要讓孩子擁有客觀理性的思維和充滿智慧的大腦,就必須重視學習,擺正學習的態度。學習沒有便捷方式,踏踏實實才能學有所得。  


●付出和收穫必然成正比


付出和收穫必然成正比,學音樂也是如此,只想學,不想練的學習態度,孩子僅僅只是能擁有認識五線譜的能力、手指按響琴鍵的技能,和粗糙的彈奏技術。這樣的音樂水準怎麼可能提高孩子的音樂審美,提升氣質,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擺正學習的態度收穫遠比你想像中的要大


通過音樂提升孩子的內在涵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懈怠慢;
通過學習樂理,能讓孩子明白構成音樂的要素以及音樂在樂譜上的表現形式,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通過彈奏練習,能讓孩子學會器樂演奏的技巧,鍛煉孩子的學習能力;
通過分析作品,能讓孩子瞭解創作音樂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通過接觸不同風格的作品,能開闊孩子的視野,看到音樂的多樣性,瞭解音樂的多元化;
通過聆聽大量的音樂作品,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能夠提升孩子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洞察力。


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勤奮的練習,只有這樣慢慢深入瞭解音樂,感受音樂,音樂才會給予回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維能力,影響著孩子的品性和內涵。  


●鬆散的學習態度給孩子帶來的損失是不可逆轉的


學習態度是一種習慣,如果家長們認為音樂不是必修課,可以鬆懈對待的話,這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音樂的學習,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消極的學習狀態,養成懶散的學習習慣。 況且,一開始就認定孩子不可能走音樂專業的想法,很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音樂天賦。這也會導致本來喜愛音樂的孩子,因沒有勤於練習所造成進步緩慢的狀況,使孩子對學習音樂失去信心。  


因此,一旦做出學音樂的決定,就一定要擺正心態,做好為之努力和堅持的思想。想從音樂中獲得,必將先為音樂付出。
Continue Reading

【原來學音樂每週上課這麼重要!】

從孩子一開始接受音樂的學習開始,老師就會給孩子安排一個固定的上課時間,有些是一週一次,也有一周兩次的。那為什麼不能隔周,或者依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商定上課時間呢?為什麼一定要每週上課?每週上課對孩子的學習有何益處呢?

●有助於錯誤的及時糾正

保證每週上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保證孩子練習時出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糾正。孩子在學習音樂時,特別是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出現錯誤並不可怕,但是出現錯誤時不能得到及時糾正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不能保證上課時間,問題就得不到糾正,錯誤反而會在孩子一遍遍的練習中被鞏固,這時想要再糾正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見每週上課的重要性。

●保證孩子的學習進度

音樂的學習,就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練習鞏固——糾正錯誤——學習新知識……”這樣迴圈的學習過程,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

保證孩子每週上課,首先是為了給孩子練習的壓力,必須要求他們在一周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其次,就是我們在第一點提到過的,能及時説明孩子糾正練習中的錯誤,也是為了避免錯誤根深蒂固,花費不必要的時間來改正;第三,是為了孩子能夠定期吸收新的知識,不斷進步。所以,保證每週的上課時間,也是為了保證孩子學習音樂的進度。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的學習習慣能被稱作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是需要有計劃的學習。每週保證上課時間,就是學習計畫的第一步,只有保證了上課時間,孩子的練習計畫才能照常進行,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養成。

●避免造成孩子懶散的性格

因各種原因而不能保證每週上課時間而請假的事情,幾乎在每個學琴的孩子身上都發生過。但是,以下幾種請假的原因,非常容易造成孩子懶散性格的:
1)這周琴還沒練好;
2)這周學校作業太多,沒練琴;
3)這周學校測驗/考試,沒練琴;
4)親戚/朋友的生日跟上課時間撞上了;
如果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幫著孩子請假,從而不能保證孩子每週的課程,就會讓孩子形成“沒練好就可以不去上課,音樂課不重要,它可以為一切讓步”的惰性思維,造成懶散的性格。

●端正學習音樂的態度

讓孩子學琴時保證每週上課,也是為了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向孩子表明:學琴和練琴就跟每天的一日三餐一樣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當學琴在孩子的心中有了一定的位置和重要性之後,他們才會對這件事給予重視。

所以,保證每週必須上課,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學琴的重要性,端正他們學習音樂的態度。這樣他們才能學有所成,不至於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永遠得不到進步。

總之,孩子在學琴時保證每週的上課時間,是保證他們學習進度的基礎,是一種端正他們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的方式。只有做到這一點,孩子才能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ontinue Reading

【學琴這件事:堅持下去的人說值,半途而廢的人說後悔】♩.♪

學鋼琴這件事情啊,人與人之間,真的不一樣!有的人只會彈幾首流行曲,就敢當個鋼琴老師;有的人從自學到放棄,只用了短短數週.…只有那麼一小部分難能可貴的人,能夠沉下心來,日復一日地苦練技術...

身邊大概也會遇到這樣的人:學鋼琴,一開始是興高采烈的,充滿期待的,但等練習慢慢變成日常,學習日漸加深,困難點增加時,便開始抗拒,厭煩,瓶頸期來臨,毫無進展,心生放棄。

為什麼有人能堅持,有人卻放棄,有人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真正的演奏能力,有人卻只擁有三腳貓功夫只能在外行面前渾水摸魚?

答案說到底,還是因為起初學琴時,就沒有全域觀念,導致學琴的過程中埋下了“禍根”!

學琴需要有全域觀念。
本來鋼琴學的好好的,突然不如以前學琴一樣興致勃勃了?有人開始懈怠基本功,整天重複彈一些簡單的曲子不再有進步;有人學到點皮毛,也開始覺得沒有必要繼續深入學習下去了;有些甚至剛學就想放棄了。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為什麼有人卻可以在瓶頸期順利度過,甚至能堅持學下去達到一定成就呢? 因為這部分能夠堅持下去的人,從一開始學琴就擁有了很好的全域觀念,從日常練琴的點滴細節,就能明白答案。

一、他們擁有良好的練琴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好習慣,更是堅持學琴以及學好鋼琴的前提。好習慣例如:每天練琴,每週上課,像新陳代謝一樣,像形成了生物鐘。持之以恆堅持一個月,就會出現“沒有練琴,或者沒有上課,就會感覺少點什麼事情沒做”這樣的感覺。

相反的,如果少了一天沒有練琴,或者缺了一節課,打破這個“生物鐘”,還以為“無所謂”,甚至經常不練琴,缺課,那麼就無法形成上述的“規律”。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是養不成每天去練琴的習慣,以後難度大、作業內容多,需要大量練琴的時候,就會很難適應,回課自然比較差,進度就會受到影響,二是給自己傳達了一個“鋼琴課不重要無所謂”的資訊,如果是年紀小的琴童,甚至還會出現“撒嬌耍賴”、“越來越懶”的情況。

這就是老師們為何一般都非常反感隨便請假缺課的原因。不是影響了收入這麼狹隘想法,而是基於學生學習的出發點來考慮的。不管是成人還是琴童,都要形成規律的練琴學琴作息,否則這將成為喪失學琴動力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他們擁有科學的練琴方法

一般是先分段練:聽覺、觸覺的記憶都需要重複很多次才會熟練。分成一小段,可以在一段時間裡,達到比較多的重複次數,從而用更短時間達到熟練程度。像吃牛排,一大塊整吞下去難以消化,不如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很快就可以解決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分段練習會很快找到困難段落。安排更多的時間在困難段落上。從而讓練琴時間、精力,安排的更加合理科學。提高了效率。

慢練是有必要的:慢練的作用是用“放大鏡”看清樂譜、看清自己的演奏,也是“提速”的必經過程。慢練可以避免很多錯誤,以及讓演奏在品質上精益求精,達到更高境界。完成的品質比較一般的原因,往往是樂譜上的問題沒有全部看清、看透,對聲音的品質審美不高,對自己的演奏提出的要求不全面導致的。而這些,都必須在“慢練”中注意到,思索到,練習到。所以科學的慢練應該是“快速”、“慢速”均要練習。認真讀譜(音、節拍、指法、表情記號等所有印在樂譜上的內容都要看)。

三,他們有較好的學琴環境

很難想像到一個生活在沒人喜愛音樂、不談論音樂的環境裡的人,會多麼喜歡彈鋼琴。對於成人來說,往往這一點是能自己提供給自己的,比如主動的多聽音樂,多欣賞音樂。但對於琴童來說,假若被強迫學琴、或者家長沒有良好的音樂審美,勢必會造成琴童厭學,所以,學琴環境和氛圍也是能否堅持學好鋼琴的一個問題!

除了以上三點外,能堅持學下來並且能學好鋼琴的人,往往都會有個靠譜的鋼琴老師。都說音樂的美對所有學琴的人都是一種感召。老師如果藝術修養不夠,不能讓學生領略到音樂的美,那學生也是很難學下去的。

學琴這件事如果想要堅持到底,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你得有練琴的時間和條件,有好的學琴習慣和科學的練琴方法,你還得有靠譜的老師或者負責任的家長來督促。

雖然很難,但每個堅持下去的人都說值了,每個半途而廢的人都說後悔。這還不足以激勵你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