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

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

幼兒學鋼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學鋼琴既要用腦又要用手,既要學藝術又要學技術。所以對幼兒來說,首先要培養他們學鋼琴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他就會學得很快;如果不感興趣,怎麼教也收效甚微。那麼,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呢?

一、把握幼兒教學特點,以激發興趣為首要任務

“激發感染孩子們掌握音樂語言的願望,這是教師最初任務中的最重要的任務。”一位好的鋼琴老師,除了要有諸多方面的知識,還要把握好幼兒教學的特殊性,把引導孩子喜歡音樂、喜歡鋼琴、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每個孩子的先天素質不同,有的孩子很小就顯露出音樂才能,而多數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培養。尤其是教師在上課時,不僅要教孩子彈奏鋼琴的技巧,還要善於和他們溝通,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對多數孩子來說,在見教師之前,總是把教師想成一副嚴肅而令人害怕的樣子,這對孩子的學琴動機是不利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調皮,因此希望教師

Continue Reading

5 years old Jenny play piano

Jenny Leung  5歲學生,這段時間一直著重手型及手指訓練,現在企得比同年齡甚至更大的小朋友都要好,可以開始學習”行路”了。

P.S 感謝JENNY媽媽對支持,您們的努力,信任,諒解,是學生成長的關鍵。

YouTube Preview Image
Continue Reading

不要忽視手痛帶來的問題

據公布的調查顯示,有超過四成學習樂器的人士曾經因練習樂器而感到不適,甚至痛楚,但當中只有一成六曾經求診,且證實有肌肉骨骼勞損等問題。雖然學習音樂好處多多,但練習過程亦有可能令身體和心靈受傷,學習者或演奏者往往不知道應往何處求助。說到練習彈琴的艱辛過程,著名鋼琴演奏家羅乃新隨手拈來的經歷都叫人害怕。

鋼琴演奏家羅乃新現於演藝學院教授音樂,她坦言不少學生都試過練習時感到關節痛。

「有一次演奏的樂章,其中一段需要用拇指橫向掃出連串音符,令指頭受傷,但為了兼顧手指對琴鍵的觸感,又不能

Continue Reading

掌、腕、臂、身體協調與聲音的關係擇要

掌、腕、臂、身體協調與聲音的關係擇要

 

  (1) 手掌的架子作為力量的支撐點,是保證聲音品質的關鍵部位。彈強烈的聲音時,手掌架子必須牢固,這是較易取得共識的。彈輕聲時,更需強調手掌架子的牢固,對這個概念還需加強理解和認識。彈輕聲時,如手掌架子軟弱塌陷,聲音必將無法清晰集中而變得模糊浮淺。哪怕是彈印象派最需要朦朧聲音的作品,手掌架子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這點,也許聲音就根本無法彈勻彈輕,使聲音變成了混濁一片。在訓練中常見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軟而無法支撐起來。由於手掌無法充當力量的支點,手腕只能拱起來代替掌部作為支點。隨之而來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緊張。我們可以發現凡是手掌塌陷的彈奏,聲音是無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子的訓練應在入門時就開始,在慢練時要儘量強調手型,在較快的彈奏或正式演奏時則不必刻意強調外型,而是憑內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時也許外表看來掌關節較平,但手掌不是軟塌的而是內部具有一定的支撐力。至於手腕拱起的毛病,單純想從手腕去解決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子去解決才是可行的。手掌架子立起來了,起到了支點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來了。

  (2)腕臂的訓練與聲音的關係,手腕是手指與手臂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手腕有許多上下,左右的動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獨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結合起來協調完成的。在此我們不是去一一介紹這些動作的要領,而是要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手腕的左右靈活調節,在教學中常被忽視,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為主導的左右調節,是同時結合手臂左右調節的腕臂綜合動作,指在對手指不斷變化著的位置進行微調,並使得不論何種位置時,手臂的

Continue Reading

舒曼《給年輕人的音樂訓示》

1.      培養耳朵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從小就刻苦訓練用耳朵分辨音色和音調。鐘聲、窗框內的玻璃、布谷鳥──試找出它們的音色。

2.      你要勤練音階及指法。但許多人妄以為只要他們日日長時間單純反覆練習指法,夢想便會成真。就如學語言時不斷呢喃重覆A-B-C,愈說愈快,也是徒勞。要聰明地利用時間。

3.      不會發聲的鋼琴早已發明了,如果你試彈過就知道它一點用處也沒有。正如不能跟啞巴學說話一樣。

4.      演奏時請數拍子!不少演奏家演奏得像酒鬼一樣,不要以他們為榜樣。

5.      要趁早學習和音的基本規律。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鋼琴老師』 Jacky Lau 3月號

教學多年來一直發現香港學生的基本功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例如手掌下陷,手指第一關節扁平等等。導致這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甚至有些老師連基本功都沒有,浪費金錢都是其次,教壞有心想學的學生是多麼的可惜啊 ! 家長必須了解,香港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或守則,沒有專業公會監管鋼琴老師的教學質素,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不合規格的老師,而這些老師都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質素,下一代成為老師後又會影響下一代,無止境的一直影響下去。

一位合格的鋼琴老師除了要有精良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顆『準備用心』的良好心態,就如同一個好的廚師,每天都想著如何烹調出好菜,來滿足果腹之人;又像一位裁縫師細心縫製衣服,只為了讓穿在身上的人都能感受到舒適合身。

技巧可以不斷精進,但『良好的心態』卻是一開始就得具備,這就是所謂的『職業道德』,它很重要,等同於良好的『工作心態』。這一切不會因為你是學藝術的而有所不同,相反地,我們更應該表現出學過藝術的素質,表現出應有的程度,才不枉費既有的栽培。

『鋼琴老師』有了『老師』兩個字,就不只是鋼琴的問題,而是鋼琴和教育的結合,且『教育』還要在『鋼琴』之上,因為沒有『好的教育觀念』,就算

Continue Reading

複調聽覺的培養

複調聽覺的培養

 鋼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還有豐富的和聲、複調、織體。無論彈奏主調音樂還是複調音樂,都需要有很清晰的聲部聽覺。複調作品中,其聲部關係更為複雜,各聲部在其音響空間的距離內在相互吸引和互相排斥中起作用。在音樂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各聲部的旋律要求,在音響平衡的基礎上保持各自的明確和自然的流暢,是十分重要的。如過分強調某一聲部,就會喪失其他聲部,因此,要做到準確地控制好複調作品中各聲部之間音響的平衡、流暢、細膩,必須要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要求能夠時刻聽清每個聲部,在聽覺的監督下控制每個聲部的彈奏。另外,當彈奏幾個聲部在同一音區之間交替進行的旋律時,則必須靠聽覺控制好各聲部之間的音色、力度上的變化,使各聲部間有所區別。演奏複調音樂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清各聲部獨立的旋律線條。複調作品中,各聲部都是獨立的旋律線條。學習時首先要分析作品,瞭解各聲部旋律的走向。演奏中必須仔細認真地傾聽每個聲部的旋律進行和旋律表情。應該先分手、分聲部練習,各聲部都明確和熟練後,再將各聲部疊加一起練習。必須

Continue Reading

音樂聽覺訓練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一、音樂聽覺的重要性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無論演奏者還是聽眾都需要通過聽覺來欣賞音樂,鑒別其藝術效果的優劣。凡是優秀的音樂家都具有敏銳的聽覺,他們在有意或無意聆聽的狀態下,其聽覺器官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職業敏感性。而這種敏感的聽覺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因此,學習鋼琴,就必須培養學生有敏銳的聽覺能力,使之能勝任鋼琴音樂的演奏要求。演奏時必須用聽覺去判斷演奏是否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音樂的變化、力度的層次、節奏的脈搏、踏板的清晰、樂句的均勻、旋律的流暢、風格的準確等等。演奏者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音樂聽覺,才能檢驗彈奏的效果。因此,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對學習鋼琴演奏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涅高茲曾說過:“聽覺越是遲鈍,所演奏的聲音和表現的內容就越呆板。”

二、音樂聽覺訓練的特點

練琴的過程也就是練習發音的過程。不能滿足於只是“發出”聲音,而是要根據樂曲性質的要求發出應有的聲音。許多學生在演奏時思路混亂,多數是因為聽覺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在清晰的思維下,按照音樂進行的規律,將無意識的聽覺、混亂的聽覺

Continue Reading

鋼琴技巧的風格演變

如果你坐的位置正對著鍵盤的中央,然後稍稍偏左或偏右;如果你把琴凳升高又降低;如果你用平直或彎曲的手指演奏,如果你一開始就把手放在琴鍵上,或者一開始就從高處往下落;如果你把延音踏板踩得很深,或者踩得很淺;如果你彈出醇厚的音色,或奏出輝煌的音色;……凡此不同的選擇,使你擁有了自17世紀以來歷代鍵盤演奏家所具有的成功和令人信服的實例。每個傑出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方法。鍵盤技巧隨著音樂理念和樂器的發展而變化。

 鋼琴的發展歸因於對擊弦古鋼琴和羽管鍵琴的局限性的突破。擊弦古鋼琴發聲極其細弱,基本上不能用於公開演奏;羽管鍵琴雖然更加明亮,但不能變化音色。巴赫和亨德爾使用的是擊弦古鋼琴和羽管鍵琴,但他們的鍵盤音樂中充滿著裝飾音(ornaments)——顫音、回音、倚音、波音,以代替音的延續和力度的變化。

 隨著鋼琴的發展,音色能夠通過手指的壓力而加以變化。這就代替了對過多裝飾音的依賴,突出了純淨的旋律。巴赫的兒子C.P.E.巴赫(1714-1788)提出了如歌的演奏風格,並聲稱要在鍵盤樂器上歌唱。他是最早明確採用

Continue Reading

請不要忽視演奏傷害

【明報專訊】一般人以為小朋友玩樂器姿態不正確,才會造成肌肉痛楚,引起關節炎,但著名鋼琴家羅乃新在輝煌成績的背後,一直承受彈琴引致的手部痛楚,更兩度做手術治療,原因只為「愈痛愈威」。  她昨日笑言﹕「我以資深受害者身分,見證玩樂器與痛症關係。」

鋼琴家羅乃新曾忘形連續彈奏11小時,終因肌肉勞損過度患上腱鞘炎,要兩度做手術治療, 現時手腕上仍留有疤痕

「彈琴不痛一定是懶」

自小學習鋼琴的她,1960年在美國留學期間,感到手腕很痛楚,證實患上腱鞘炎(關節炎一種)。她四出訪尋骨科醫生治療,但仍無濟於事。她說﹕「每次打針後,維持3星期又復發,無可能一世打針。」她要求做手術根治。1971年往英國演奏期間,舊患復發,手部完全不能活動,再次進入手術室。
羅乃新回憶,造成當日的痛楚,自己有責,「當時音樂學院霸琴室不易,所以一坐在鋼琴前,就忘形地彈,11小時不休息,爭取一分一秒」,她形容,身旁的同窗認為「如果彈琴不痛,一定是懶啦﹗」於是她啞忍手腕痛楚,亦堅持要彈。她說﹕「我當時心想,俗語有云﹕No pain no gain(沒有痛楚不會成功),手痛是練琴指標,愈痛就愈威﹗」
對於當年的天真想法,羅乃新坦言很可笑,並說﹕「現在要改了,應該說Know your pain, find your way, sure to gain(知道痛楚根源,找辦法解決,一定會成功)」,又提醒練琴學生「有痛就要求醫」。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