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指望以鋼琴謀生,那我為什麼要讓孩子苦練鋼琴?】♩.♪

曾經收到過一位琴童媽媽的私訊,在孩子學鋼琴不到半年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去音樂中心辦了退學手續。老師問其退學的原因,這位琴童媽媽回答說,當初給孩子報名是因為孩子喜歡,現在孩子不喜歡了,就不迫她學了,反正不指望孩子成為鋼琴家,也不打算讓孩子長大後以鋼琴為生,所以也就不再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和這位琴童媽媽有相似觀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但無論是抱著讓孩子成為鋼琴家的期待,還是為了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都只是為了讓孩子學鋼琴的表面目的而已。那深究其裡,讓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學鋼琴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練鋼琴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鋼琴家,而是為了贈送給孩子兩個禮物,這兩樣禮物分別是:自律和敏感度。

★自律

自律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大人來說,都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也是比情商和智商都更為重要的自我約束。對比已經進入社會的大人來說,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更容易一些,而學鋼琴就恰好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因為學鋼琴需要定期上課,需要反復讀譜、背譜,需要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每日練習……對於一個剛開始學鋼琴的孩子來說,要憑一己之力就做到實屬艱難,所以在自律的前期裡,需要老師的引導和父母的監督,用“他律”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們堅持下來,等孩子們通過“他律”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後,他們會開始試著自己約束自己,最後漸漸養成自律的習慣。

★敏感度

對於學鋼琴的孩子來說,他們要學會眼、手、耳、腦並用,這不僅考驗了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考驗著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觀察理解能力。

在曲子中,有力度的變化、音色的變化、以及情感上的處理,這些都對彈琴者的敏感度有著高要求。彈琴者要懂得聽音、要會辨別相似音色中的細微差別,更要對自己彈琴時候的力度,把握的恰到好處,這就是“敏感度”。

這份敏感度不僅可以用在彈鋼琴的過程中,還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可以擴展到諸如色彩、味道、材質等其它的領域中,更重要的是,它與人們常常提到的情商也息息相關。

彈琴者需要敏感度去“調節”自己與鋼琴、音樂的“關係”,在出入社會,與人相處時,也需要利用敏感度,去觀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而懂得理解、感受他人的人,總是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

在學鋼琴的過程裡,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難題,要解決它們,就要在清晰大腦的基礎,憑藉以往的經驗和敏銳的感知能力。所以,敏感度也可以增加孩子們思考和分析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在往後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時間久了,他們也可以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胡適曾說“一點點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獎勵,社會上的獎勵只有遠超過我們所應得的,絕沒有真正的努力而得不到社會承認的。”

的確!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即使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回報,但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許讓孩子學鋼琴,不能讓他成為鋼琴家,也不會讓他在長大後能借此謀生,但在學鋼琴的過程中,卻授予了他對萬事萬物都能觀察入微的敏感度,讓他懂得了堅持和自律的意義,讓他能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用鋼琴聊慰心靈……這些意義,比以鋼琴掙錢謀生更加難得,不是嗎?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