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鋼琴的同時我們還學會了什麼?】

968971_655962247748170_4537584_n

1 堅忍

沒有堅持與忍耐,根本彈不好一首曲子。學生要忍耐坐在鋼琴前的孤獨,忍耐不斷失敗的打擊,堅持不放棄。

2 耐力
練琴時間少則半小時,長則數小時,不斷重覆當中每小節,每小段數十次,這絕對是耐力的磨練。

3 專注
沒有一個成功的鋼琴家能邊練琴,邊東張西望、糊思亂想。這絕對在浪費光陰和精力。樂譜上的音符﹑節奏、符號﹑速度﹑風格﹑句子,每每需要全情投入。

4 協調
不只是左手和右手,還有左腳與右腳,眼睛與耳朵,理智與情感。

5 時間管理
每次練琴時間有限,要很有效率地分配時間才能完成那天的鋼琴功課。久而久之自己必然懂得分配自己的時間。

6 追求
音樂是藝術,沒有要求,這根本算不上音樂,只在糟蹋自己和身邊人的耳朵,所以學鋼琴的學生,應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7 想像力
音樂每每在說話,或故事﹑或陳述﹑或陰森、或抒情,學生需要有想像力才能表達到當中的情感。

8 同步思考
比起其他樂器,這是鋼琴學生獨有的,因為我們在同時處理兩隻手的雙旋律,及兩邊不同的表達。

9 責任感
學琴為要完成這首音樂,以及覆琴給老師聽。對自己、對老師,是責無旁貸的,否則是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神。

10 感情
學音樂的學生,絕不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人,除非你從來沒有讓音樂在你心中滋生過。

我們不單學會彈琴,還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網轉]
Continue Reading

【選對好老師】

 1014346_613941271950901_1579952254_n

音樂路上,”拜師學藝”一直是家長們很傷腦筋的一件事,到底老師要怎麼選才不會選錯呢?我們來看下面的幾個例子:■安安的老師非常有名,當初透過關係,排隊排了半年,好不容易才擠到老師的門下。開始學習之後,老師因為演出非常多,所以上課時間無法很固定,常常一個月才上到1次課…….

■小如的老師是出了名的兇惡嚴厲,媽媽相信嚴師出高徒,所以安排了小如跟這位老師學習,只要彈錯音,老師除了打手背之外,有時還會用高跟鞋踢小如的腿,甚至把譜丟出門外……

■葳葳的媽咪覺得只是學才藝,不想給葳葳太大的負擔,所以挑了一個溫和、比較不要求的老師,葳葳平時沒有練琴、或是回家亂彈,老師都只是笑笑地說 : [沒關係,學興趣而已,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嘛…]

■奇奇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的老師是個大學教授,也是個天才型演奏家,每次奇奇碰到困難的地方,教授總是告訴奇奇,回家練,多練習自然就會了……但是奇奇總是怎麼練都不會…

您會選擇上面哪一位老師呢 ? 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 ~~

1.安安的老師雖然很有名,但是演出太多了,上課不正常的狀況,會影響到孩子 穩定的學習,並且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例如錯誤姿勢太久未經糾正,演變成惡習,非常難改回;或是因為上課時間間隔過久,小孩逐漸失去興趣……

2.小如的老師很兇,學生或許不敢怠惰,但是長久下來,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會懼怕去上課?如果整堂課都是戰戰兢兢的,我想是無法學好音樂的,因為音樂是要發自內心的感動,敞開心靈,自在的演奏……

3.葳葳的老師脾氣好、人溫柔,但是對學生全然無要求的話,在學習上就沒有品質可言,無法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長久下來完全沒有進度,是一種很浪費時間的學習模式……

4.奇奇還很小,天才型的大學教授不見得可以用小朋友懂的語言來解釋音樂,甚至有些天才型演奏家,很多人會碰到的困難,對他來說可能從來都不是問題,所以他也不知道應該用甚麼方法可以去解決學生所碰到的困難……

其實,好的老師,可以個性溫柔但是要求嚴格!正確的要求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尊敬音樂,認真看待自己的學習。好的老師,可以在演出與上課中取得平衡,對自己的教學負責!好的老師,會幫學生做學習規劃,帶領學生成長……

還有一點,當我們選擇老師時,要考慮到孩子的狀況。當孩子還很小或是在初學階段,他需要的可能是很有耐心、在基礎教育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來帶領,而當 孩子心 智日漸增長、演奏能力越來越好時,可以考慮轉換另一個領域的老師來教導。這樣才不會發生付一堂課3000元的學費來學Do、Re、Mi的認譜,或是明明已 經具備可以演奏高難度曲目的技巧,卻還在彈小奏鳴曲的窘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強調,選對好老師絕對是我們當家長的責任!當你選到了一位好老師,就要信任他,平時可以透過溝通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到了要換 老師的 時刻,也請不要逃避,選擇直接面對老師,清楚說明白,有很多老師甚至會幫忙引薦更好的老師,這樣做不但不會破壞師生情誼,老師方面也會有被尊重的感覺!但 可不要把換老師當成家常便飯,太過頻繁的換老師,對孩子的學習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喔!

Continue Reading

【慢工出細活】

許多學生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時常會忘記或忽略慢練的好處,總認為快,才能顯現自己的了不起、才感覺過癮,殊不知欲速則不達,一味求快,很容易浮現技巧性及音樂性的問題,致使練習進程遲滯不前;相反的,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練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速練習,穩步解決技術難點

所 謂的「慢速練習」是指將練習速度放慢到低於作品所要求之速度,它是解決快速、複雜節奏、多聲部、作品技術難點及肌肉放鬆等的有效方法。其好處是使人的運 動神經有充足的時間放鬆及反應,在放鬆中,視覺與聽覺能將接收的訊息快速傳達並做調整和強化,使之更符合預定的設想要求而最終能達到演奏之水準與目標,從 而建立起運動神經的正確習慣反應與條件反射。
有經驗的老師一般都會依據學生的困難所在,進而給予一個適合他們開始的慢練速度,等在這一速度中能游刃有餘,再將慢練速度加快一些,終至作品要求之速度。
而在慢練過程中,如果本身方法不正確,時間花再多也是無效。正確的慢練不是將一個個音慢慢吹、拉或彈出而已,在慢練的過程中局部的機械性練習亦是需要,但 音樂性依然是不可少,因此慢練仍要將樂曲的詮釋與技巧一起做到,耳朵更要仔細聆聽並做修正,甚至練習過程中可加上錄音及錄影來輔助並確認是否慢練的結果是 否正確。
一開始的好習慣養成,可以避免掉日後的許多麻煩,更可以縮短練習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此還能更快、更精準的達到作品及作曲家的要求,自己的進步也越神速。

慢練一星期,在流暢演奏中重拾自信

有 許多學生每每接近考試或表演時,因為練習過頭而導致肌肉僵化,每到技巧性之處,就無法流暢的表現出來,壓力與惶恐漸漸加深,無形中自信心從天堂跌至地 獄。無論我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著以放慢速度練習,但成效不彰,原因乃是學生耐心不足。因此我只好規定他們聽我一次,要整個星期的練習以我編排的速度慢練,不 准在這之中偷偷加快,否則絕對達不到效果並且只會越來越糟,甚至害自己受傷。
除了對他們講解如何慢練及如何在慢練中不失音樂性外,某些地方我會要求重新加入節拍器來加強。一個星期後的上課,我請他們將慢練的成果展現出來,等我認為他們把問題都解決後,逐漸要求他們加速,最終達到作品速度。
學生從一開始的面有難色,經過一星期不偷工減料的慢練情況下,最後一個個都面帶笑容並且告訴我他們覺得比以往演奏起來要更流暢、更輕鬆,當然也更有信心!
慢練是貫穿音樂練習的全部過程,並且保證練習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方法,只有正確的了解其作用和意義,並將其合理的運用到學習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落實「慢工出細活」的意義。

本 文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2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 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大紀元2013年03月08日訊(責任編輯:索妮雅)

Continue Reading

【學音樂要有規矩2】

許多家長很用心的在栽培孩子,規劃孩子參加各類的才藝班,期望能讓孩子的生活豐富有趣。

但我想問問家長,在決定送孩子去學才藝的時候,您,做好準備了嗎?

許多才藝的選擇裡,我想,鋼琴屏雀中選的機率非常高,我們就以學鋼琴來當作例子:當您要送小孩去學鋼琴時,您需要:

1.有一架鋼琴,以方便在家裡的練習
2.每周固定時間的接送小孩去上課
3.每月學費的支出
4.家庭的配合
5.心態的調整與重視度的建立

前三項通常在決定要送小孩去學的時候,就已經被規劃進去了,但是後兩項,卻有很多的家長忽略了…

學鋼琴,絕對不是只有小孩跟老師的事情,家長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因為您必須協助孩子建立規矩

。學任何樂器,最容易發生親子爭執的,就是練習時間跟練習態度,常常都會為了要不要再多練個幾分鐘而爭得面紅耳赤,或是孩子偷懶不想練琴,導致被家長修理,整個家裡弄得雞飛狗跳、氣氛不佳,最後的下場很可能就是…不學了!!!

■學前溝通
其實,在學樂器前,我們應該先讓孩子徹底了解,他必須每天練習,才能夠有進步,學好這項樂器。如果只是想學而不想練習是不可能的…學音樂(樂器)就像在學 校接受教育,學習國文數學一樣,放學後都有功課需要完成,只是一個是在校外學習,一個是在學校內學習。學習樂器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夠熟練的掌控,進 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練習不足的結果,曲子可能經常都是演奏的斷斷續續,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沒有成就感,就容易放棄了!

■練習時間長短的訂定
練習時間,其實是可以與孩子討論,不要只是家長說了算,讓孩子共同參與制定,他會覺得被尊重,也可以訓練他,對自己承諾的事情需要負責的態度。練習時間的 長短,其實沒有一定,初學或是較小的孩子專注力有限,可以20分鐘為一個單位,寧可一天兩次20分鐘的練習,也不要一次硬熬40分鐘,不但沒有效果,小孩 子容易累之外,還可能開始產生排斥練習的心理。

■小朋友練琴的時候,您在哪裡呢?
練琴的環境很重要,有很多家庭的鋼琴是擺在客廳,常常就是家長在旁邊看電視,孩子在練習…還有個家長很可愛的跟我說”我都有把電視聲音關很小聲,不會吵到他練琴喔”……不用我說大家應該也都知道,這樣的練習效果是很可怕的…
初學或是較幼小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因為家長等於第二個老師,在陪練的過程中,可以立即針對簡單的錯誤給予糾正,從旁提醒老師所要求的細節。大一點 的孩子可以不需要陪伴,但我們需要給他一個可以專心的練習環境,不見得一定需要一個獨立的琴房,但需要在他練琴的當下,周圍不要有讓他容易分心的事務。例 如:有人在旁邊看電視…打電動….講電話….吃東西…..玩耍…

■固定練習的維持
這是最難的,難免偶爾會有家庭活動影響了練習時間,這時家長的態度就很關鍵了,如果時間上許可,盡可能在活動前讓小孩練琴,或許練習時間無法與平日一樣 長,那沒關係,只是要讓小孩習慣並且知道,練琴其實就像寫功課一樣,是他每天都要必需要去完成的事項,我們並不會因為要出門吃飯就允許小孩不寫功課,在這 裡給家長一個小小的建議,在安排活動時,多考慮一下,給小孩充分的時間去完成他該做的事情,然後就可以開開心心的一起享受!不要想說等活動結束後再練,小 孩的精力有限,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們大人都累死了…更何況是小孩呢?

■家長心態的調整與堅持
讓小孩學才藝,是為了培育他,並不是為了能夠在親朋好友前炫耀。我們要重視的是小孩的進步,而不是他比誰好或是比誰差,常常拿孩子比較,只會給他們更大的壓力,重點是要他學會演奏樂器,而不是一定要在比賽中拿第一名才叫做學得好。

孩子們學音樂(樂器)能否堅持,家長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或許有人覺得孩子只是學興趣阿,不用這麼要求吧!我想,學興趣的說法,應該是我們可以不要求孩 子在程度上一定要學到多厲害,但是在學習態度上的要求是不容馬虎的,畢竟家長們也是花費了辛苦賺來的金錢,如果孩子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才不會枉費了家長的 栽培阿!

Continue Reading

【學音樂要有規矩 1】

小時候,我的鋼琴老師說:除了生病住院,不然不可以請假!
所以跟著這個老師學琴的時候,我除了過年,還有一次生病住院吊點滴沒去上課之外,都沒有請假。

聽起來,老師好像有點不近人情,現代人這麼忙,怎麼可能不請假嘛~
但是因為這位老師的堅持,讓我建立了好的態度,對我後來的學習幫助非常大!

現在的學生,幾乎段考必請假,每學期3次的段考,甚至有學生是段考前2週就請假的,寒假、暑假要出遠門玩會請假,中間有可能生病會請假,或是家裡臨時有 事…等等其他原因請假,以一週一次的課來計算,一年52堂課,上不到40堂,甚至有更誇張的,可能只上到30堂左右,我想30堂課與50堂課的進度落 差,是可以很明顯的,如果以這樣的差距學琴5年以上,程度上的落差是很可觀的!

有一次,我聽到某家長在灌輸她的想法給朋友~
她說:『如果小孩琴沒練好,就請假不要去上課阿,這樣太浪費學費了….等練好再去就好了…不要傻傻的去白花錢….』

我不知這位家長有沒有思考過,她這樣的做法,會有什麼影響?每週一次固定的上課,可以讓老師們及早發現孩子們練習的錯誤,立即糾正,並且適時在困難的部分 給予練習建議,如果隔一段時間才上課,錯誤的練習已經定型,到時可能要花雙倍或是更久的時間才能改的回來。而且,小孩知道只要沒練好就不用去上課,很有可 能會增加惰性,反而影響了學習態度!而且,如果沒練好就請假,一年上課的總堂數一定不多,長久下來,省下了些許金錢,但卻犧牲了孩子們的學習進度!

我們可以以輕鬆的態度學習音樂,但不是以隨便的態度來學習音樂!

無論是要培養小孩成為音樂家,或只是讓小孩學習音樂當作興趣,當家長重視”上課”這件事,不允許任意請假,孩子們也會了解到不可以態度隨便,家長在孩子學 習態度的建立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意請假,很容易導致小孩覺得這堂課其實可有可無,甚至有樣學樣,我曾經聽過一個令人難忘的請假理由:她要陪同學去逛 街,所以要請假!!!!

身為老師,我們同樣要為自己的教學態度負責,不要隨意的調課或是請假,要重視自己的工作,尊重家長的付出與學生的學習,只有在三方都同樣重視的情況下,才會有最棒的學習成果!

Continue Reading

【陪孩子走一段】♩.♪

有很多家長都會有疑惑,究竟孩子初初上鋼琴課時應否陪同?我的答案是“必須的”。

有些家長將孩子帶進教室,交給老師後,他們會覺得:終於暫時找到個地方可以把孩子放下,如果孩子能順順利利地學下去,自己責任就完成大半…

大概很少人會想到:陪孩子走一段!

在我為初學的孩子上鋼琴課時,我會為家長準備椅子,家長座在後面,原因不是幫助孩子學習,而是自己從中也學習,但我會要求家長非到緊急關頭也不要作聲。當我教授任何技巧時,家長同時知道其難道及做法,以至於在家中也能幫助孩子練習,因為初學的孩子未必會記得課堂上的每個細節及要求,此時家長就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父母可常常和孩子交流,問老師今天說了什麼,你聽得懂嗎,這裡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種互動,首先讓孩子感覺他是不孤單的,其次是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方式及鼓勵了孩子學習的自信。到孩子學習進步較為穩定時,比較能掌握學習狀況,此時家長陪不陪也就無所謂了。

常常看到上鋼琴課的孩子,回到家時父母也不陪練,想想看這樣的孩子一星期只上三十至四十五分鐘的課,平常沒有糾正孩子在練琴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怎可能學得正確,學得好?到下一堂回作業的時候,東錯錯西錯錯,又要回家再練過,孩子必定沒有心機學習下去。在決定讓孩子學琴以前,家長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孩子學琴之後,家長是否能給予大量的支援和時間。千萬別把孩子推進賽場,讓他一人獨自奮鬥,或索性走到終點等著驗收結果。你們看到別人的孩子進步得很快,必定是父母在背後給予大量的時間和支持。

想想,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因為老師和父母的用心,讓這個孩子沒有浪費學習的日子,就算他將來不將鋼琴作為他的工作,但因為老師用心的教導,使他成為素質高又有內涵的人,懂得欣賞鋼琴或其他表演藝術,使這樣的孩子可享受一輩子不虞匱乏的精神生活,你能想像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嗎?

Continue Reading

什麼音樂 讓小孩智力上漲!

文/吳宜亭

許多人在懷孕時期,為了讓小孩不輸在起跑點,特別為寶寶做好「聰明刺激」的規劃,如聆聽胎教音樂等,坊間更推廣聽莫札特等古典音樂,能讓寶寶出生後「智力高人一等」,但胎教音樂真有這麼神奇嗎?準媽媽們又該如何選擇?
5年前,懷孕媽咪亞玲就像一般孕婦一樣,「頭胎照書養」,書上說,懷孕時多聽巴哈或巴洛克音樂能安撫肚子裡小寶寶,她依樣畫葫蘆,買了一堆這類CD做胎教;孩子出生後,她聽說有一種歐美很流行的愛因斯坦系列音樂,可啟發孩子智力,她二話不說也馬上訂購;現在孩子4歲,她聽說小孩多聽莫札特音樂會變聰明,她又想趁孩子音感最強時,讓孩子學音樂……類似亞玲的媽媽在台灣很常見,難怪胎教或智力啟發的音樂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但給孩子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智力上漲嗎?

胎教 左右寶寶未來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鄭博仁指出,懷孕期間,胎兒確實能感受到媽媽的心境,藉由母親聆聽音樂,引發體內分泌良性荷爾蒙,強化母親與胎兒的親密感。
他表示,胎兒的生理、心理成長,仰賴與母體相連的臍帶供輸氧氣、營養外,也能感受到子宮外的情境。近期醫學文獻探討一種「超基因」 (epigenetics)和胎教音樂的關聯,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過去認為遺傳和環境是造成個人後天表現的重要因素,現在 醫學界卻發現,母親懷孕時子宮的狀態,也會影響胎兒日後的發展。
舉例來說,母親懷孕時給予較好的營養,同時按摩、聆聽胎教音樂等,讓情緒平穩,胎兒出生後的表現,會比沒注意上述細節的胎兒好。母親懷孕時狀況不佳,還可能發生負面情況,像出現畸形或罹患癌症等疾病。

寶寶對古典音樂特別敏感?

胎教音樂通常是α波,其波長和母親腸胃蠕動,或心跳聲音的波長類似,兩者會形成協調旋律,讓胎兒感到和諧,對孕婦本身也很好,因孕婦聽見喜歡的音樂時,可放鬆自己,體內會產生如腦內啡的良性荷爾蒙。
懷孕時,良性荷爾蒙很重要,像腦內啡能讓孕婦胃腸、心臟、神經功能平緩運作,包括孕婦輸送給胎兒的臍帶血在內的各類心血管,都較為放鬆,母子皆受惠。
鄭博仁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多聽旋律輕鬆柔和、有規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裡的溪流聲、蟲鳴鳥叫等。在古典音樂方面,可選巴洛克音樂,其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 律相近,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啟發和安撫作用,這也是市場上胎教音樂,以巴洛克樂風居多的原因,像巴哈(G線上的旋律)、莫札特(21號鋼琴協奏曲)、韋作特 (D調廣板吉他協奏曲)、舒伯特(鱒魚)鋼琴和提琴五重奏,都是常見的曲目。

聽流行音樂 行不行?

坊間傳聞,胎教音樂聽5~10分鐘較合適,且要讓胎兒反覆聆聽,才能造成適當刺激,對此,鄭博仁認為沒有根據。他提醒,孕婦本身要有音樂素養,如果孕婦沒有音樂素養,懷孕時才聽胎教音樂,反而是壓力。
現代年輕媽媽多聽周杰倫等流行音樂,這類音樂不見得有α波,但如果孕婦喜歡,也可誘發腦內啡,所以,懷孕時只要孕婦聽了心情平緩的旋律,也能做為胎教音樂。

優美樂曲 讓孩子變漂亮!

除了懷孕時聽胎教音樂,孩子出生後,若常讓幼兒聽歡愉的樂曲,用音樂刺激神經、調節精神,也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文獻上曾報導,日本幼兒開發協會做過一項試驗,集中10位出生不久的孩子,為他們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資料,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
起初沒有變化,但4個月後,這些孩子的面容、表情,變得比一般孩子活潑,動作協調,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所區別,可見幼兒期讓孩子多聽優美樂曲,不僅對孩子智力有利,還能使孩子面容變漂亮。

大呼小叫要孩子起床 不如放音樂引導

曾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任教,本身也投入幼稚園工作近30年的台北市私立吉太托兒所園長劉穎表示,與其說音樂影響幼兒,不如說音樂能激發幼兒音樂潛能。
她舉例,好的音樂,像兒歌或一些小朋友較能理解的流行音樂,能讓幼兒的語言發展、音感、音調、節拍較好,間接有益幼兒的智力發展。以吉太托兒所為例,都是用鈴鐺或音樂引導幼兒作息,「建議家長與其大呼小叫叫孩子起床,不如放音樂讓孩子自然清醒。」
剛成功辦完幼兒音樂表演活動「快樂蟲蟲特攻隊」的龍安國小附設幼稚園老師吳沛璇認為,有學音樂的孩子,絕對比沒接觸音樂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表情、面容也較活潑。她指出,聽音樂須專注聆聽音樂的節拍、節奏和音感,自然能啟發小孩的智力。

追求音符的陶冶 永遠不嫌晚

吳沛璇不否認常接觸音樂的小孩,往往家裡經濟地位較佳,孩子普遍表現也較優秀,即便如此,她表示,常聽兒歌或語意簡單明瞭的流行歌曲,一樣能讓小孩潛移默 化,受到影響。至於幼兒多久前接觸音樂較好,吳沛璇和劉穎一致認為,小孩一出生就可接觸音樂。很多坊間音樂課程都說,「4歲」是小孩音感最強的時期,事實 上,不管年齡大小,只要小孩能接受,就可試圖學習音樂,俗話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是有它的道理的!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49337225153450&set=a.218052348281940.58064.218048084949033&type=1&theater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