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會想:“我是個老師,我必須教學生音階,然後教他們這些,要教他們那些, 注意他們的手指有沒有站好。”其實不要強迫自己以某種 特定的方式教 學,這樣你就會製造出一個開放的氣氛,身處其中,學生也可以學習得更有效率。像許多教師一樣,我過去也常常會在學生演奏完一首練曲之後,甚至會在樂曲中間 學生彈錯的時候立即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後來,在某些時候,我強迫自己不要這樣做。我想:“我僅僅是坐在這裡,到我真的想去發表意見時才說話。”
我 閱讀過一本書《Freedom to Learn》作者Carl Rogers。書中把教師形容為“學習的助手”,同時強調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而不是一遍遍地告訴學生該怎樣做。有一次我問學生:“你對你剛才的 演奏感覺如何?”一位8歲的學生這樣的反應:“哦,我的手腕應該高一點,有些位置拍子不是很準確,但是我覺得那個部份彈得不錯,但是這個地方我出了個小 錯……”然後我會問:“那麼你能彈得好一些嗎?”他會回答:“噢,我不想坐直,但是……”一旦我們和學生建立了雙向交流,我們就能夠發現他們的真實情況, 教學也就變得有意思了。
“Education”(教育)一詞來自於拉丁文“educere”,其含意是“引出”。我 們決不是僅僅把信息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發掘出學生內在的能力。如果學生覺得他的意見得到尊重,而且被鼓勵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的話,那麼他就會敞開心扉,更加 自如地演奏音樂。當他越來越多地用心體會,也就學會了更加富有智慧的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