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學樂器半途而廢?家長要檢討 】

不少家長談到學樂器時,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學會一件東西怎麼會不需要逼呢”,甚至有家長說“每天練琴,孩子都會哭,但是哭完了還得練,哭也不許離開琴凳”。

孩子不愛學,家長和老師應及時“檢討”

孩子出現厭煩情緒是正常的,但需要被及時轉化掉。僅就處於音樂入門階段的孩童來說,他們和音樂的互動過程應該是快樂的,享受的。也許會有人以郎朗作為“逼”成功的例子,但這絕不是普遍規律。

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出現哭鬧現象,一定是什麼環節出錯了,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檢討”:也許是家長上課前的幾句“必須”、“應該”把孩子給嚇住了,讓他產生了抵觸感;也許是老師在讓他做他現在很難做到的事情,他覺得太難;也許是他心裏惦記著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已經開始播了……如果孩子實在鬧,不如就讓他停下來。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在規定時間內練好一首曲要重要得多。他有興趣的話,慢慢會自覺對自己彈出來的聲音有要求。“至於一些極端家長在傳播的自己孩子成功拿到什麼獎靠一年打了多少個耳光,所有的家長聽都不應該聽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

此外,幼兒的厭煩情緒,也可能跟家長乃至教師的“功利化”有關。因為一些家長一上來往往就拿孩子“會彈點什麼曲子”、“能彈新曲子了嗎”等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成果和老師的教學效果。

周海宏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我常常接到家長的諮詢,發現他們對待孩子學琴方面,專業和技能要求太高,最糾結的就是“孩子最好幾歲學”、“哪的培訓班最好”、“什麼樣的老師最好”、“怎麼練效果最好”、“什麼時候才能彈到這個階段的最好程度”……這一堆和“最好”相關的問題,反映了家長過於功利的心態,其後果往往是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而“恨”了一門藝術。

學樂器就像是學說話

讓入門階段的孩童一上來就讀譜、彈曲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違背孩子學樂器規律的。學一種樂器應該就像學語言一樣,也要遵循聽——唱——彈——讀的規律。先引導他充分感受到他聽的聲音,自己唱出來,然後過渡到讓他學習把自己聽到的在鋼琴上彈出來,再引導他把這一段曲子對應到琴譜上。這種興趣驅動的、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在入門階段,不妨就讓孩子多彈彈他會的曲子,這樣他會越彈越有信心、越懂得享受。等到八九歲左右,那時他們生理和心理條件發展到足夠成熟的地步,那時再讓他鑽研技術,你會驚訝:他們學得如此之快。

還有一些家長糾結在孩子手指短,是否就失去了學樂器的機會。王瑞表示,只有在非常專業的演出上,在難度極高的曲子上,手指的張度不夠才會體現出一些區別。家長對這一問題的考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理念。學藝術,最忌諱急功近利。讓孩子學習一種樂器,不能都指望著他成名成家,培養他的審美能力乃至內在氣質、讓他成為一個終身享受音樂的人是更為重要的事情。如果手指長,無疑具有一定優勢。但手指短,也毫不妨礙孩子在琴鍵上彈奏出美好的音符,不妨礙他演奏出動人的經典樂章。在入門階段,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把孩子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引上軌道。

Continue Reading

【你的小朋友 真的學會看譜了嗎?】

在我接觸的一些新學生中(大約初學~學1.2年之間),有一半以上的家長常告訴我,他們覺得小孩在原本的老師那裏學習的時候,不知為何,程度似乎一直在原地打轉,曲子也都彈的七零八落的,老師很認真的在教,但也不知問題出在哪裡, 所以想換個老師看看 是否學習上會好一點。經過上課測試之後,我發現,這些學生竟然有高達90%的比例,是不會看五線譜的,這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尤其是對於已經學了1.2年的學生來說,不會看譜….那他平常要怎麼練習??我深入研究了一下,原來,小朋友都太依賴音符上面的指法了….根本不管音符是什麼,就直接看123的指法,照著把手指依樣畫葫蘆的彈下去,尤其是越小的小朋友越嚴重,所以即便他彈過100首的曲子 他還是不會認譜…….

我曾經問過這些小朋友,不會看譜,怎麼學新曲子呢?他們說,老師會先彈一遍阿,而且老師會教我們位置在哪裡,我一下子就背起來了,根本不用看譜阿~

都用這樣的方式學習,難怪會沒辦法有更多的進步阿….


碰到這樣的學生 我有些經驗可以提供跟大家分享:

1.先讓數字消失
把他譜上所有寫上指法的數字,通通都用立可白塗掉,強迫他要去讀譜
(要注意盡量選擇還不用轉指的曲目…就可以先不用擔心指法的學習)

2.重新學習讀譜
準備大量的音符認譜題目,讓他們透過作業的完成,熟悉音符的位置

3.調整課程
把教材稍微降一點點程度,讓小朋友覺得學習上不會太困難,減少恐懼的心理,然後盡量把曲目調整成同一個音域範圍的 (這又是一門學問了),既然要重新學習認譜,那就盡量選擇音域範圍小一點的曲目,讓小朋友不會一下子因為要認太多音符而產生挫折感,但是相同程度(音域)範圍的曲子可以給很多首,讓小朋友因為彈多首曲目而刺激他更快速熟悉音符位置。

通常只要這三管齊下,最快大概一個多月就可以看到效果了。之後再慢慢擴大音域範圍,逐漸加難曲目的難度,小朋友自然而然就可以跟上進度了~~

教基礎的音樂老師,耐心真的很重要~
請大家多費心,確認小朋友真的會看譜了哦!!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60972147247814&set=a.322650291080002.87956.242601869084845&type=1&theater

Continue Reading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親子部落格 作者:洪蘭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 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 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 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 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 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 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 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 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真 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 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 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5&nid=230&page=1

Continue Reading

孩子吵著學才藝,但學沒多久就說沒興趣,家長該怎麼應對?

http://www.parenting.com.tw/QA/QATopic.action?id=236&idType=2

孩子的不定性,往往也反映在才藝學習上。究竟是不要太容易讓孩子放棄,嘗試再引起孩子學習動機較好?還是容許孩子放棄,靜心等待他摸索的過程?常讓家長陷入兩難局面。

台南大學諮商輔導系副教授蔡麗芳主張,孩子不應有百分之百的自由,父母仍應掌握適當的主導權,選擇前後都要有一些安排和準備。

學習前若能蒐集較多訊息,例如詢問有學習經驗的小孩,了解學習過程的甘苦,事後便比較有立場要求他堅持,也可以把自己的不滿及理由誠實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學習如何折衝、協調,不是任意而為。

「但是學才藝並不需要恆久忍耐,」蔡麗芳表示,家長通常較不輕言放棄,但可以注意孩子在過程中是否愈來愈沒有成就感。孩子有成就感,會願意繼續辛苦下去;如果不是,家長也要勇敢承認,孩子也許在這方面潛能有限。

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所長簡楚瑛則認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變數太多了,是否該半途而廢仍和個人價值觀及信念有關,「但中間還是要微調,年紀愈小彈性應該愈大。」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饒夢霞認為,孩子學習才藝想半途放棄時,父母可以從兩方面去評估:

第 一,如果學了終身受益,例如游泳,「那麼要想盡辦法,用哄的、用鼓勵,一定要孩子學會,因為將來也許可以自保。」 第二是找出孩子拒學的原因。饒夢霞的女兒學二胡時曾碰到喜歡嘲笑學生的老師,才學第二個星期就開始排斥。饒夢霞仍鼓勵女兒再試試看,也許老師看到她努力會 改變態度,後來老師絲毫沒有改善,饒夢霞這才放棄。

勉強就會付出代價,代價是親子關係,」蔡麗芳請家長自問:「技藝表現較重要?還是親子關係比較重要?」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

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

幼兒學鋼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學鋼琴既要用腦又要用手,既要學藝術又要學技術。所以對幼兒來說,首先要培養他們學鋼琴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他就會學得很快;如果不感興趣,怎麼教也收效甚微。那麼,如何培養幼兒學習鋼琴的興趣呢?

一、把握幼兒教學特點,以激發興趣為首要任務

“激發感染孩子們掌握音樂語言的願望,這是教師最初任務中的最重要的任務。”一位好的鋼琴老師,除了要有諸多方面的知識,還要把握好幼兒教學的特殊性,把引導孩子喜歡音樂、喜歡鋼琴、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每個孩子的先天素質不同,有的孩子很小就顯露出音樂才能,而多數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培養。尤其是教師在上課時,不僅要教孩子彈奏鋼琴的技巧,還要善於和他們溝通,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對多數孩子來說,在見教師之前,總是把教師想成一副嚴肅而令人害怕的樣子,這對孩子的學琴動機是不利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調皮,因此希望教師

Continue Reading

學習鋼琴對小孩腦部發展及影響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包括心理學家,腦科專家和音樂學者於一九九五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一群三至四歲的兒童在參加了六個月經他們設計的鋼琴課程後,除了學會彈奏鋼琴外,他們的圖象思維 (Spatial – Temporal Reasoning) 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四!於一九九九年,同一隊研究人員的跟進研究顯示,兒童學習該鋼琴課程後,其數學運算能力亦顯著提高。圖象思維和數學運算能都是量度智商的重要指摽,換句話說,這些兒童的整體智商也因這個訓練而提高!

  此外,香港中文大學於九八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學生在十二歲前已經接受了最少六年的器樂訓練(大部份習鋼琴),其詞彙的記憶能力比沒有訓練的平均高出了百分之十七。而九四年蘇格蘭的一項研究發現音樂訓練更可提高閱讀能力。

為甚麼是三至四歲開始鋼琴/音樂訓練?

  科學的研究顯示,人類腦袋的發育在三歲時已達到百分之九十,四歲時,智能的發展已達到百分之五十,到五歲,人類已經過主要發展階段的敏感時期(3);而早期的音樂訓練正能對腦部產生有效的刺激作用,促進大腦的成長(註二)。除此之外,由

Continue Reading

如何揀選一位好的鋼琴老師呢?

如何揀選一位好的鋼琴老師呢?是否考獲八級/演奏級鋼琴就可以呢?

香港有不少家長都喜歡讓子女學鋼琴,不過,正由於太多小朋友學琴,鋼琴老師的質素也良莠不齊,假如子女自小「拜錯師」的話,不只會學壞手勢,更隨時糟蹋了子女對音樂的興趣。

當孩子年幼學琴時,能遇上好的鋼琴老師,會起到啟蒙的作用,為子女打好學琴的基礎;而家長選擇鋼琴老師時,最重要是看他的音樂背景,最好能受過專業訓練,即最少讀過音樂學院的音樂學位,不是只考獲八級/演奏級鋼琴試就可以。

真正愛音樂可啟蒙孩子

另外,家長在聘請鋼琴老師前,可以先和他談談,了解他是否真的喜歡教琴,還是純粹視教琴為職業,因為只有真正喜歡教琴的老師,才可以引導出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否則,當老師把教琴變成例行公事,對家長和小朋友來說,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至於要知道鋼琴老師是否真的愛教琴,其實也很簡單,例如家長可留意他在談話中,是否只談學費,或者只講日後如何為子女安排考鋼琴試,已經可粗略看出他是否真的愛教琴;如果子女太年幼,鋼琴老師更加要懂得小朋友心理,例如如何利用生動的方法引導小朋友彈琴,而不是只迫他練琴。

Continue Reading

如何令小孩自覺練琴

老師,學生,家長.這三個關係一定要配合好.很多時候學生x家長才是最重要,因為老師不可能整天在你身邊.

第一就是她自己喜歡彈鋼。儘管練琴很枯燥、老師很嚴格、媽媽很嚴厲;儘管經歷了換老師的不適應、上學後經歷過練琴的低谷等等,她還係一如既往地喜歡彈琴,即使在心理極不願練琴的時候也從未說過放棄。

其次,要注重培養她辯別是非和自律的能力,要比佢學會判斷對事情的舍取。我會經常拿他碰到的一些事情來討論,比佢自己多思考。在練琴中小孩都有畏難情緒和心理、技術的反復,我們就會同佢講故事,故事裡有大道理,就象“先苦後甜”、“台下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等等諸如此類的,比佢知道凡事成功需要有代價,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第三,我地利用上小學的機會,培養他做事情的習慣性和自覺性。比如佢知道學校佈置的作業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情況下),所以他放學返黎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而不是先玩一下。

四,培養練琴中多思考、多動腦的習慣

和很多家長一樣,在女兒學琴的初始階段作為全陪,感覺非常的累。而且還養成了小孩的依賴性,碰上困難容易有畏難情緒,不愛動腦子。

首先,每天練琴之前家長要問他:“今天要彈什麼內容?要達到咩什麼要求?如何才能達到要求?”,就如網上一個“what,why ,how”的貼子上講的,碰上問題的時候,先讓她自己想想該怎麼辦,而且要求她一定要用耳朵聽。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