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參與孩子學琴?】♩.♪

1800399_774579382553122_590898949_n

熱愛藝術,熱愛音樂是好事情,但對於沒有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家長來說,孩子學琴,很多問題,理解的非常表面。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應該是美,是快樂,不應該是痛苦,更不該是煎熬。中國有一條訓”不打不成材”,實際上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反復練習未果之後,就開始發脾氣,甚至打小朋友了。認為是小朋友沒有專心,沒有注意力集中。可這根本不是小朋友的錯,注意力無法集中主要因為兩個原因。第一: 根據小朋友的年齡和自身狀況,實際上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很有限。(一般比較好的狀態也就是15~~20分鐘)第二: 老師根本就沒有教給小朋友演奏的標準和音樂的概念,如果沒有教,那我們的孩子又該去注意什麼呢?可家長根本不懂得其中原由,我們的小朋友又是有苦說不出…..實際上,因為練琴”打孩子”或”發脾氣”,除了加劇小朋友緊張之外,沒有任何正面意義。 如果心平氣和的引導,效果會好何止一百倍?

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小朋友懶惰,不打就犯懶。可是換個思路想一下,相信練過20年鋼琴並且畢業工作後還堅持練琴的老師或鋼琴家,最有發言權了,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熱愛音樂。

想練琴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熱愛;不想練琴就可以有一萬個不同的理由。 人類總是可以為不想做的事找出很多理由,並且聽起來還都很合理。

第二點:

鋼琴這門藝術,關鍵在於藝術的表現,若想表現好藝術,那就需要演奏者加入自身的理解, 可是我們真的能指望一個8至10歲的孩子詮釋好貝多芬的奏鳴曲嗎??貝多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寓意,不誇張的說,每個小節都有內容。可我們的孩子,大多數彈的只是一堆音符而已,毫無意義,毫無內容。

有的家長會說:學生學的時候小,所以沒學。或者怪老師沒教….又有家長會說:將來競爭很激烈,在小學之前一定要考完8級。所以才早學,那我告訴您: 鋼琴藝術與文化課學習完全不同,音樂需要演奏者的理解。一副好腦子,一副爛手,就極有可能促成好的演奏;一雙好手,一副爛腦子,只能促成機械無內容的彈奏。

第三點:

找你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老師,對於初學的學生,你的老師最好具備以下幾點: 教師應該有專業,有熱情,有耐心。沒有專業的熱情是盲目的,沒有熱情的專業是蒼白的。

有些家長,認為初學的小朋友學琴不必找好老師,越便宜的越好。我想再次強調一下,這是完全錯誤的認知,學習錯誤的知識比盲目的浪費時間更可怕。如果你學的東西是錯誤的,那麼越努力,錯誤越嚴重。再想改,是非常難的,好老師收費貴一點,是正常的。

第四點:

練習的習慣,永遠是品質大於數量,大師彈簡單的小品經常可以催人淚下,可我們的孩子,彈很高難度的樂曲,聽起來往往讓我們覺得很亂。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對作品的理解不夠。另外就是急功近利,這是最有害的,任何作品,在手夠大的前提下,彈出音符並不難,可難的是彈出內容,彈的精彩。

我幫學生算了一筆帳,如果你每天能夠精確的練好四個小節,儘量避免重複做工,那麼10年之後,你應該就是一個高手。”而非一部只會彈音符的機器”(一天四個小節,一個月就是120小節,一年1440個小節,10年就是14400個小節) 高品質的14400個小節意味著可以詞能達意的表現好50部鋼琴作品。而表面看起來學得很快的學生,10年之後真的能演奏好50部作品嗎? 暫不說50部作品,我想能不能彈好5部作品都是問題。

大多數學生每天只是在重複一樣的東西,該錯的還是一樣錯,不該錯的彈多了迷糊了也犯錯。最後練習無奈的變成了走過場而已,實際上那是極不明智的練習方式,愚公精神是不適合學習鋼琴的。

Continue Reading

【你懷疑孩子學琴的能力了嗎?】♩. ♪

1528711_758828114128249_1955374004_n

很多人以為因為離我們很遙遠,認為只有音樂世家和有音樂天賦的孩子才需要學習音樂,才能學好音樂,其實不然。作為普及性教育,學習一門樂器就像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一樣,音樂殿堂的大門是面向每一個孩子敞開的,沒有太過特殊的要求。

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習樂器的孩子,並不準備選擇音樂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如果認為學習樂器的孩子必須成為演奏家,那這種認識絕對是陷入了誤區。

學習樂器首先得意是對音樂的感知力。每個人對樂音中樂音的敏銳度是有很大差別的。當優美的旋律變化紛繁的音色、強弱有序的節奏等諸多構成音樂的要素 於人體 時,每個人的感知能力並不平衡。這些感知能力有些是後天帶來的,有些是靠後天的努力培養的,雖然與智力發展無因果聯繫,但屬於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根 據對40個國家440名音樂家的統計,在少年以前就受到音樂啟蒙和薰陶的人的平均比例是80.6%,從事音樂的平均年齡為13.5歲,其中馳名世界的67 人中從事音樂的平均年齡僅為10.5歲。即便是在業餘學習樂器的孩子中,很多學習之初並不被老師和家長所看好,大多數兒童學習樂器都經理過以下幾個階段: 開始學習時的喜歡——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厭煩與抵觸——進一步掌握演奏要領並能夠為小朋友、客人表演時的成就感。在孩子演奏水準螺旋式上升的同時, 反復經歷著厭煩、進步、成就、自我欣賞的迴圈過程。學習樂器有時就像我們爬山一樣,每一步似乎都很艱難,但回頭看時,永遠是進步的終究會有“一覽眾山小” 的感覺。

實際上,學習音樂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毅力和創造性素質的過程。堅持不懈地認真練琴和坐在教室裡學習,其性質是一樣的,會從另一個側面培養孩子專心致 志學習 的良好習慣。在迴圈漸進的提高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自覺彌補這些不足,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意識,在生活中不斷將崇高理想現實化;學習中進步與停頓的往 復過程,會強化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當回首成就時,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將會得到極大地提高;長期浸潤於藝術的氛圍,孩子所表現出的 與眾不同的、優雅的藝術氣質必然勝過沒有學習樂器的孩子。這些,往往是幼稚園和學校課堂學習所無法得到的。

<網路轉載>

Continue Reading

【令人感到震驚的德國教育 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吧】♩. ♪

1、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

2、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3、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

4、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5、沒有本科生(後來根據歐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麼就讀到研究生,

6、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

7、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孩子們快樂的玩耍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 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 「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 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 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 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 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 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 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 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民教育育的成 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 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鑒借。朋友們,我們要對「起跑線」和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重新的認識了。「硬碟」的後果是毀了一切的未來。

http://s.fanpiece.hk/globalsavors/c1112147.html

Continue Reading

【家長對孩子學琴存在的認識誤區】♩.♪

1380757_714813985196329_1208258155_n

誤區之一:練到高級別才請好老師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琴初期,只要隨便找個老師就行了。等練到四五級以上,再去請專業性較強、水準較高的老師來輔導。其實,這種做法對孩子學琴相當不利。

一位從事鋼琴教育幾十年的鋼琴教師十分遺憾地告訴記者,部分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被父母這樣的想法給毀了,他就曾遇到過好幾個這樣的孩子。本來,這些孩 子資質 都 不錯,但由於啟蒙老師的專業技術和理論水準較低,給孩子“培養”了一些相對固定甚至頑固的壞習慣,俗稱“練歪了”。有經驗的鋼琴教師都說,教這樣的孩子比 教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還難。因為要改正他們的這些壞習慣,老師和孩子要付出幾倍於從前的努力和汗水。

因此,孩子練琴初期不但不能草率了事,反而應更謹慎。

誤區之二:孩子練琴越早越好

有不少家長認為,要讓孩子有出息,就必須讓孩子早點練琴,而且越早越好。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不滿4歲時就開始為孩子找老師,要求孩子學琴,其實這也是不科學的。

記者採訪了幾位鋼琴教育資深人士,他們都對這種做法表示了否定。也曾有醫學界人士對此做法的科學性予以質疑。根據研究表明,不滿4歲或剛剛4歲的孩子,其骨骼尚未發育完全,骨質偏軟,長時間的彈奏對孩子的手指骨骼發育會帶來過重的負擔。

這些資深教育者根據自身經驗認為,孩子在學前班開始學琴比較合適。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通過兩三年的幼稚園集體生活,對自身的行動有了一定的約束力, 能坐得 下來。而且孩子在學前班學琴,等到上一年級時也不會因功課的突然增多而感到措手不及。因此,這時安排孩子學琴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誤區之三:學琴就是為了考級

本來,鋼琴考級是對鋼琴彈奏水準的一種檢測手段,而非彈琴的最終目的。但有一些家長卻視考級為奮鬥目標,深陷於為考級而考級的怪圈不能自拔。不僅消磨了孩子考學琴的興趣,更阻礙了孩子琴藝的正常進步和發展。

急功近利的家長刺激了鋼琴教育市場的畸形發展。高額利潤令市場引來眾多濫竽充數者,有的鋼琴老師僅僅是自己會彈十幾二十只曲子便開始招生。教學生 時,也只 著重對孩子考級曲目的輔導,更有甚者一年只教學生彈四五首曲。雖然這樣教出來的孩子也能過級,但基礎不扎實,實際能力與考過的級別遠遠脫節,十分不利於學 生琴藝水準的正常提高。

誤區之四:跳級越快的孩子越優秀

鋼琴教學本來應從入門起步,規範化地循序漸進。鋼琴(業餘)考級也是遵循這一原則提出規範化、科學化的要求,按程度深淺進行分級的。但部分家長只將考級作為孩子彈奏水準的唯一標準,盲目鼓動孩子報考與實際能力不相符的級別,甚至跳級。

打個比方:盲目考級就有如讓一個孩子僅上了一年學後,就直接教會他三年級的語文、數學考試題,這樣 考過之後又趕快接著背五年級的考題,之後再啃初中的考題……以便讓孩子能上大學少年班,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令人羡慕的神童。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長,會給孩子 造成多大的損失,這就有如沙地建樓,永遠也建不起真正的高樓大廈。

有關人士指出,家長讓孩子學鋼琴,應摒除那些功利色彩,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目的,謹慎從師、適齡而學,不浮誇,不攀比。只有這樣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懂音樂、愛音樂,擁有一定音樂鑒賞力的人。

Continue Reading

【一個爸爸對女兒學鋼琴的感悟】♩.♪

1391660_703554136322314_25618054_n

我的女兒“蘭蘭”從五歲半多開始學鋼琴。到現在有一年了吧。在各方面進步很大,每一次看到她肉肉的小手在鋼琴上,跳躍著,還有時會邊彈邊唱、自得其樂。我就在旁邊叫好、鼓掌、吹口哨和著音樂。有時也在旁跳舞、耍寶。她總是咯咯笑的像朵小花般。我知道她最喜歡爸爸坐在旁邊的沙發上聽她彈琴了。不管她彈的是好還是不好,我總是大聲的鼓勵她、讚美她。沒想到,利用鋼琴的平台,我們的感情是越來越深了。

她從鋼琴中是得到了許多的樂趣,學了許多鋼琴之外的優秀品質,當然也有不少的苦水– 鋼琴確實是如此的難掌握。而我作父親的,從女兒學鋼琴的這件事得到了許多的感想。這些感想或許對你我在人生中有些幫助吧。所以我才作此文與大家共勉。

1.引導。

做父母的能給小孩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從小能培養些一生受用的興趣。有些技能到了年紀大了就不好學了。鋼琴彈奏的培養就是其中之一。年紀大了後,手就僵硬了。我們做父母的,有條件當然要讓小孩學些樂器。但是,一定要對學習樂器有正確的態度,千萬不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學鋼琴不在於目的,而在於過程。 這過程的掌握,除了“手段”外。最重要的是心態。

我希望我小孩能“喜歡”鋼琴。不在乎她能否成為鋼琴演奏家。希望她將來長大後,每當想要安靜、放鬆的時候,能彈彈鋼琴。用琴聲撫慰自己。

看到許多小孩,學鋼琴失敗的例子。常常學了二三年就放棄了。小孩受不了,家長受不了。一把鼻涕和眼淚,才上琴來就想下,威逼利誘皆不成,親子談琴皆色變。這就是父母和老師,害了小孩。還不如不學。

在英文裡,彈鋼琴是“Play Piano”。要讓小孩覺得鋼琴是個好朋友,是可以來玩的。

這是我在蘭蘭鋼琴旁貼的poster:“Dear Elaine, I am Piano PiPi. I am your best friend. Please play with me, Talk with me. Sing with me. I love you.” 她每一次彈鋼琴時都會看到這些話。

2.長時熏息。

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這句話是正確的。學鋼琴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在練習耐性。大家想想看,要讓一個5、6歲的小孩,坐在鋼琴前面練習30-4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容易嗎?這種訓練就是為了養成 他們能坐得住,能靜下心,能忍得了的習性。這樣坐得住的小孩將來在學校裡,學習上才可以走長路。也不容易被人所引誘帶壞。

學鋼琴就是一個“長時熏息”的過程。眼睛看著譜子,手上就能準確的,照著拍子,馬上彈出。還要左右手協調。這功夫不是簡單能熟練的。但是也不要把它想的太難。只要經過日日月月、天天的練習就一定會達到的。這就叫作“熏息”

“孟母三遷”,所為何事?就是為了能給兒子有一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們為了什麼要上大學,要上好的大學?說白了就是有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們為什麼希望能坐擁書城,天天讀書,天天學習?說白了就是給自己一個好的熏息環境,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氛圍。

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女兒蘭蘭,因為要給她一個好的熏息環境,我必須要從我做起!謝謝她,讓我更加的勉勵自己的進步。

3.時時改之,更上層樓。

一定要有一個家長(爸爸或媽媽),負責小孩的鋼琴學習。他要在每次老師教鋼琴時,瞭解到老師的要求和功課。不要怕自己是樂癡。學音樂是有趣的。我們做家長的又不是笨蛋,可以利用這個機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欣賞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假如是媽媽負責小孩鋼琴的學習,那爸爸就要負責做個緩衝劑。因為媽媽每星期要面對老師的眼神。若小孩彈得不好,媽媽會在老師面前,覺得難過的。她的責任感一定會不自覺的、嚴格的督促小孩的學琴。可能會失之以嚴厲。那麼爸爸就要常常和媽媽討論教小孩的方式,要想辦法柔軟媽媽的嚴厲。找到一個“中道”的方式。

正確的鋼琴彈奏“指法”,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要因噎廢食。小孩子剛開始學琴時,還是以引導興趣為尚, 強調指法為次。等過了幾個月後,再好好要求指法的正確。反正做家長的在對小孩教育上,不要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要靈活應對。

對五六歲的小孩而言,我們做家長的希望他們達到的學習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能“自己練習,自己改正,自己要求”;能自己時時改之,更上層樓。假如沒有達到這個結果,我們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

所以這“時時改之”,不是我們逼他們要改之。是他們自己要改正。這“更上層樓”,不是我們逼迫他們要進步,而是他們自己想要更上層樓。

鋼琴的練習就是培養他們自我學習和自我要求的利器。我很高興蘭蘭,正在往這個方向前進。

4.融入生活中。才能走的長。

不要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不要認為小孩子學鋼琴就只是“刻苦”練習罷了、其實每一首曲子都是如同生命般的有意思。它有它的高潮低潮,有它的起承轉合,有它的意境,有它的感情。我喜歡讓蘭蘭去體會它。

剛剛我走到蘭蘭鋼琴旁的沙發上,聽蘭蘭彈琴。我問她這首她彈的曲子(To Celia),作者他到底想表現出什麼東西呢?她沉吟了一會,她接下來說的真好。她說這首曲子是他和Celia兩個正在快樂的玩耍。蘭蘭又接著講了許多她的想法。對那段比較難彈的小節,她說是他在教Celia怎麼玩兒。因為Celia還小。

學鋼琴的目的,是在學習音樂。學音樂的目的,是在能欣賞高尚和優美的事物,進而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現在外面下著小雨,陰陰的天,我在餐桌旁打著電腦。蘭蘭練琴的聲音,卻活潑的滲進了我的心房。這是一個溫暖的一天。)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音樂天才,也都不是音樂蠢材。他們都是可以教化的。他們都是可以利用學習鋼琴來理解和欣賞音樂的。問題就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好好的教育他們。我們可能只是一味的爭名好勝。只是為了讓他們學好鋼琴,而忘了學鋼琴的真正意義。

家長得首先要“放輕鬆”。你的緊張在意,會讓你的小孩受不了的。你可曾在小孩子練琴時,坐在旁邊,挑剔這裡不對,挑剔那裡不對,弄得小孩子都要哭了。你可知道你的小孩,已經很努力了,他彈對了99%,但是有些父母只看到了那彈錯的百分之一。

是要每天練習的,但是只有放輕鬆了,多享受其過程,不計較其結果,才能走得長。在佛教裡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是一味的練習新的曲子,而不複習舊的曲子。有一些老師要學生練習太多的新曲了。做家長的要控制住。不在量的多少,而在於質的高低。就怕是每一天小孩哭哭啼啼的,一味練習著老師規定的新曲,而沒有辦法再去體會和享受已經練過的舊曲。我常常叫蘭蘭彈半個小時的鋼琴,隨便她想要彈什麼都可以。我可以感受到她喜歡彈彈舊的曲子,去享受不同的沉澱。

5.同樣的音符,不同的組合,相似的天籟。

我們人類所有的音樂都是用這C,D,E,F,G,etc 等音符所組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不論你來自何地,何種民族,何種環境,當你聽到如同“一閃一閃亮晶晶”,或是“男孩看見野玫瑰”,或是“長亭外,古道邊”,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或是“鱒魚”,等等的歌曲時,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覺得好聽呢?為什麼?難道我們的有共同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音符排列組合的好惡嗎?我會有另文來討論我的想法?

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具備了“同樣的音符”。都能展現出天籟般的音樂。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論貴賤、地區、膚色、種族,沒有人不喜歡“美好”和“高尚”的事物。眾生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不同的環境,就如同音符不同的組合,它可以變得紛亂,吵雜,不堪入耳。但是卻不能,永遠不能,永遠不可能,抹殺我們在每一個人,本質上對“美”的共同的追求。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無比的信心。自己的小孩,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小孩般,他們都具備了,能創造世間無盡美妙寶藏的音符。我們作家長的,不需要當救世主般,高高在上,想要去“創造”奇跡。我們只需要給他們製造個環境罷了

你可有常常傾聽小孩自發的天籟呢?多聽聽吧,你會學到很多的。

6. 總結

鋼琴教育其實就是我們對小孩教育的縮影。它比學校正規教育要難掌握,因為它是家長自發性的,要孩子學習的項目。

父母掌握的好的話:那是對你小孩一生的禮物。他們可以學習和親身體驗,什麼是音樂、什麼是優雅、什麼是美、什麼是高尚。也可以讓小孩從小培養出他們的耐性。 培養出小孩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能力。甚至、因為全家共同的興趣,而激發出家庭強烈而溫暖的向心力。所以鋼琴教育可以是小孩素質養成教育和家庭教育裡面重要的一環。

假如家長以“小孩彈好鋼琴”為其唯一目的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假如家長為了達此目的,而對小孩過於嚴厲的話。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悲了。

對我而言,小孩學琴的目的是我列在“父母掌握好的話”裡面的所有項目。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一定要行“中道”。以鼓勵為主的要求。以啟發為首的堅持。更是要先教育自己。才好教育小孩。從教育小孩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要謝謝我們的小孩,讓我們也學了好多好多。

最後,希望大家從音樂的學習中,創建一個溫暖而和諧的家庭。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夜裡,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微笑著、聽著小孩子彈出的琴聲,是個多麼溫暖的畫面啊。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即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

●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什麼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展的複雜性,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鬧,他們就會近乎神經質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 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研究者通常認為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所 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 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鬱悶……這一切體驗的目的就是 要讓孩子熟悉和體驗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情緒。

打碎東西是孩子經常出的差錯,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用的小花碗打碎 了,他會哭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使勁跺腳,並說是這個可惡的“地面”把孩子給絆倒了,孩子也會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 面的遊戲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後,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為打碎碗會給他一點兒驚嚇,一方面是裡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會遺憾,再者 是他喜

Continue Reading

【如何陪孩子上鋼琴課】♩.♪

1378693_696322660378795_923192186_n

在第一次上課之前,家長最好準備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從第一次上課的時候開始,家長就要跟孩子一起認真聽老師在說什麼,把自己認為應該記下來的寫在筆記本 上。這可能是老師談到的有關手形、動作等演奏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關於怎麼識樂譜、認音符方面的。反正您就當作自己是個愛學習的旁聽生就可以了。其中如果 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在下課時候向老師問清楚,因為家長回去還要當“陪練老師”的。

一定要注意,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打斷正常的上課過程。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好不容易集中了,家長一打岔就分神了。整體上來說,中國的家長喜歡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和困難,而忽視了孩子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對於孩子的培養來說,家長的這一習慣一定要改變一下。

上課時,如果老師講的東西孩子一時不明白,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主動替老師講解;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跟老師交流,除非孩子主動求助於您,千萬別替孩子 回答問題——不論這問題是關於鋼琴學習的還是在問孩子“你幾歲了”,最好連啟發的話都別說。家長要做的就是耐著性子讓老師和孩子直接交流,這對培養孩子與 人 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與開朗的性格至關重要。如果孩子進幼稚園是接觸社會的第一步,那鋼琴課就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二步。第一步主要給了孩子與同齡人交流的 機會,而第二步給孩子的是單獨與年長的人交流的機會。一個人如果能夠處理好與同齡人之間的關係,他將獲得快樂;如果能處理好與年長的人之間的關係,他將獲 得成功。

當然如果是年齡很小的孩子,根本無法坐在鋼琴前聽老師說話,那家長就不得不幫助解決了。能夠把孩子哄好的話就繼續當旁聽生,如果不能,也可以先帶孩子回 家, 等幾個月再開始學習。通常在已經正式上學的孩子身上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但如果發生在四歲左右的孩子身上也算正常,別責駡孩子。

上完一次課後,只要孩子的表現還說的過去就一定要表揚。而且表揚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為家長逐漸退出這個教學過程埋下的伏筆。對家長 來說,表揚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最好的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好孩子真的是誇出來的。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聽誇獎的話,而且往往會主動朝著被誇 獎 的方向繼續前行。

<網路轉載>

Continue Reading

【孩子沒有興趣學琴怎麼辦?】♩.♪

1044883_687235567954171_235885785_n

最初,父母決定讓孩子學鋼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但是時間一長,不少家長就會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覺得孩子可能需要參加一些比賽。由於家長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也就有太多的失望。可以說,學琴之路並不輕鬆。

那些急於把孩子推上頂峰的家長,如果有機會冷靜地重新思考一下,回頭看看學琴路上孩子是怎樣走過來的,就很容易瞭解由於錯誤的引導,導致孩子失去了人生真正應該習得的寶貴經驗。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但是啟蒙者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如果在成長的關鍵期,爸媽不能給予正確而良好的引導,這對孩子的損害將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

首先,每天把孩子練琴的時間固定下來,讓孩子一段時間後形成習慣,就如同吃飯睡覺一樣,形成“習慣成自然”,可以保持孩子練琴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在孩子練琴過程中,達到一個目標或老師的要求,家長就要適當地激勵表揚,讓孩子覺得練琴不是一件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老師留的鋼琴作業都是專業練習曲目,可以讓老師把作業範圍放寬,老師先示範,讓學生從中挑選好聽的、喜歡的作業,這樣孩子在練琴的時候會更有興趣,也能使學生的練琴更有效、更穩定。

在以上辦法都不奏效時,作為一種教育的手段,家長可以適當施加一些壓力,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也是天性,鋼琴所需的所有技巧,即使天分再高的人也需要日久天長的磨練。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壓力的度要把握好,畢竟施加壓力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更完整的感受音樂的美好。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如果真的沒有興趣了,不想學了,那就不學了唄,為什麼非要逼孩子,畢竟鋼琴不是學校的語數英,沒必要那麼較真。針對這樣的說法,我很不認同,其實孩子學得怎麼樣,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家長很重視,孩子也學的不會很差,除非孩子真的不適合學習鋼琴。我曾經問一位家長:如果孩子回家後只想玩,不想寫作業,你會讓孩子不要寫了嗎?我想所有家長都不會,甚至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多晚都要把作業完成再睡覺,那為什麼學習鋼琴就這麼隨意呢?其實學什 麼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學習,磨練孩子的意志,讓孩子懂得要想達到目標一定要努力付出,我想這個遠比學到什麼技能更有意義,因為堅強的毅 力將會伴隨他(她)一生,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網路轉載>

Continue Reading

【當孩子學琴碰到瓶頸 我們該如何協助 ?】♩.♪

#♬♭♪ -╰(`皿´)╯”|̲̅̅●̲̅̅|̲̅̅=̲̅̅|̲̅̅●̲̅̅|llılı
| ▌▌| ▌▌▌| ▌▌| ▌▌| ▌▌▌| ▌▌| ▌▌▌|
|̲ ̲|̲ ̲|̲ ̲|̲ ̲|̲ ̲|̲ ̲|̲ 這首怎麼這麼多升降記號!

553010_10151535565177611_147555102_n

學琴學了一陣子之後,有些孩子開始碰到了瓶頸,瓶頸的產生有一部分是因為樂曲的難度增加了,有一部分則是因為不容易獲得成就感,這些因素導致小孩在學習上興趣缺缺,這時候身為父母跟老師該怎麼辦呢??

■調整教材,讓孩子迅速累積成就感—

碰到瓶頸,很多時候是因為樂曲難度提高了,孩子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學會曲子,所以挫折感加重,這時候可以跟老師商量,在教材上做些調整…

1.例如孩子目前的教材有5本,可以請老師試著把其中1-2本甚至2-3本調整成簡單一點點的教材,讓孩子在學習時,不會覺得每本都很難,降低孩子的恐懼感及厭煩感

2.跟孩子討論他目前最有興趣的歌曲(例如他所崇拜的偶像所唱的歌、或是喜歡的卡通主題曲….),這些曲譜現在都很容易取得,透過他本身就喜愛的歌曲,讓孩子重拾演奏音樂的樂趣,慢慢累積足夠的技巧,逐漸的就容易脫離瓶頸期!

3.老師在上課時,多作陪伴式的指導練習,特別針對困難的樂段,挑出來陪孩子實際彈奏,而不是只有用口頭講解。老師們總是比小孩有方法來克服困難的樂段,耐心的陪著孩子一步一步的練習,在課堂上就先完成60%-70%的困難樂句,回家練習時他們就比較不會排斥練習。這樣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其實他只要再多努力一下,就可以達成目標的。等到下一次又碰到類似的困難時,孩子通常會自動遵循這一次的經驗模式來解決問題。

■加強讚美與鼓勵

碰到瓶頸的時候,小孩也是會很懊惱的,因為一直練習都還彈不好…
我們可以在這個階段加強對他的讚美,例如平時在練習時,家長可以找機會對他說:這首曲子越彈越好聽了哦…或是說:昨天聽你彈這段還卡卡的,今天似乎比較通順了…這樣一來,小孩會發現其實你是很關心他的練習狀況,而且,只要克服一個小關卡,他就會得到讚美,這樣可以幫助他更有信心去挑戰難關!(我們成人也都很喜歡聽到別人對我們的讚美呀!讚美總是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動力….)甚至,如果您願意,抽個15分鐘的空檔,耐心的在家裡陪著他練習,不要有任何不耐煩或是不好的情緒,只是安靜的陪伴他,孩子也會更容易靜下心來,專心的去挑戰難關。

■多參與音樂活動

假期中可以安排孩子去參與一些音樂營或是音樂相關的活動課程,或是在學校可以參與一些音樂社團。在這些團隊或是課程裡,他可以親身感受到別人的厲害以及自己本身的不足,透過同儕的力量,孩子能夠得到適度的刺激,能夠激勵自己更往上挑戰;也可以陪他一起去聽音樂會,利用孩子崇拜偶像的心態,激發他想克服困難的動機。

渡過瓶頸期,絕對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絕對不能放著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家長與老師都應該負起引導的責任。音樂路上,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困難,讓我們扮演好溫柔支持的家長、耐心有智慧的老師,一起牽著孩子的手,挑戰重重難關

(分享自網路文章)

Continue Reading

【學琴是在考驗父母的耐性!】♩.♪

1075822_666364140041314_867016801_n

【學琴是在考驗父母的耐性!】♩.♪- 中央音樂學院張琴教授

40歲後讓人依然值得熱愛的不是錢,是那些堅持了20年以上的事情!

★別的不說,學琴的人成年後沒有後悔學琴的。反而是後悔以前沒再努力一點學的更好!中途放棄的人更是悔的腸子都青了,但是錯過那個年齡段就什麼都補不回來了。

★學琴並不是非要成名成家,但貴在堅持。學琴的孩子家長看過來,學琴遇到瓶頸怎麼辦:很有啟迪喔!有家長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剛開始學琴的時候,熱情很 高;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熱乎勁過去了,練琴越來越不用心,進度也不理想。此時最讓家長為難,如果放棄,半途而廢太可惜;如果繼續,又擔心強迫孩子學,效果 也不好。

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願學是正常的。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 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鋼琴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如果你們是 替家長問我這個問題,我個人觀點—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遊戲。

☆我要對學琴孩子的家長說:學琴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

☆ 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徵,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 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還有的家長覺得彈琴就是文娛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是閑著沒事時候的消遣。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也不會堅持督促 孩子學琴。如果孩子對寫作業沒有興趣怎麼辦?家長一定不會說“不想寫就別寫了”,大家會想盡方法讓孩子完成作業,而且完成的品質還要好。在這些方面,家長 的辦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孩子的學琴,就沒有難題了。
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家長們有時會這樣想——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沒興趣怎 麼會學得好呢?…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我說不願意彈琴的多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 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 琴上的時間。或者乾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要用鼓勵、引導、獎勵,適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 “沒興趣學不好”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項學業,沒興趣就不可能學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我的孩 子有沒有音樂天分?學琴的目的在於提高素質,不是成什麼“家”。

千萬別把彈琴當作享受。彈琴就像在車間裡幹活,是一項既艱苦,又枯燥、乏 味、苦悶的工作,與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廢,莫如事先看清楚這一點,並有足夠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長),不斷督促孩子學成。他告訴記者,回首當年他的 學琴道路,“任何時候都沒有覺得輕鬆、愉快、享受、消遣”,所謂成果是對社會、對他人而言的。出了名之後,如果問他願不願意演出,他的回答是“願意”,但 那是從“為人民服務”的角度,從一個音樂工作者的義務感、責任感、使命感的角度,而不是從“興趣”的角度。彈琴又像是拍電影,坐在電影院裡欣賞電影,自然 是賞心悅目的事情,然而拍電影的過程又是極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張家長在孩子不願意學的時候,“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特別能鍛煉意志。

(網路轉載)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