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不是一個純粹愉快的過程!不明白這個道理,不可能學好琴】♩.♪

120043319_3604471532897212_234779165518485398_n
要想讓孩子完全愉快,大概選擇器樂學習本身就是個錯誤。我們所提倡的所謂愉快,一定是戰勝困難後的愉快,是得到音樂享受和表演樂趣之後的愉快。
但是,戰勝困難本身就要不可避免地要伴隨著痛苦的付出,這是一種不可回避的代價。家長應該清楚孩子學琴過程中難免要承受一些辛勞甚至痛苦的。

家長和老師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説明他們從音樂中得到樂趣,從戰勝辛勞和痛苦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首先,通過學習鋼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戰勝困難的能力及毅力。這是一種人生財富的積累過程。
人生的路很長,應該讓孩子們懂得,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事情也許是不得不做的。要讓孩子把學習鋼琴當作一件他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讓他們自己決定“想學鋼琴”。
一旦作出決定,開始學了,他就應對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不能太隨意,說學就學,說放棄就放棄。
學琴的過程是個戰勝困難或爬坡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由家長、老師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事業,有家長和老師與他一路同行。他們並不孤單。成績的取得不只是他一個人付出辛苦。如果進步不大,也並不能認為只是他個人的責任。同時,學琴並不純粹是他個人的事情。
家長、老師和學生都是處在學琴鏈條中的重要環節,他們之間需要相互的牽扯和關照。別讓孩子有太重的精神負擔。任何孩子個人都是很難完成學琴的過程的。
同時,家長和老師也應該明白孩子學習知識不能只是一廂情願。家長和老師都不能一味的認為:反正我是為了你好。
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承受極限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承受力都是大有差異的,決不能套用任何一種別人的“成套”想法。
據我所知,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確實挨過不少家長的打(有的還很嚴厲),也受過不同程度的磨難。但由於孩子的性格和環境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壓力越大(越挨打)越出成績(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而有些孩子則適應家長用欲擒故縱的方法對待。表面上不具體管,給孩子很大的空間,孩子自己也會因為種種原因產生很大的抑制力或自責感,他們往往不會無限制地放縱自己。即使出現短期走下坡路的情況,有退步的情況,但很快他們就會因為自醒而奮起直追。
還有些孩子可能屬於吃軟不吃硬型的,家長的感情投入對他們很是奏效,打、罵等簡單加壓的辦法不但效果不大,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因此走向極端;
有些孩子多聽表揚就有信心,就有動力;也有些孩子越說他不成器。越說他不行,他反而越努力,越下功夫,越出成績。
所以,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心理承受力不同,成長環境(家庭關係,經濟條件甚至生活習慣等)的不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學琴的態度和成績。家長和老師在培養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與孩子進行經常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正視困難,有所期望,共同努力(但必須是嚴格的訓練)與孩子相伴而行,這樣,孩子的心態會愉快得多。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