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一定要知道學琴的5個真相】♩.♪

56523142_2404337366243974_6635067831949983744_n

●學琴不練琴就等於白學

學習一門樂器,必須要知道“三分學,七分練”這個道理,如果只靠一周上一節課就想取得進步,那不好意思,老師每節課就只能幫孩子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

老師上課傳授的是一些理論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但最終想要掌握這門樂器必須要孩子去實踐,靠每天的練習來鞏固知識,熟練技藝。學音樂是熟能生巧的過程,而不是紙上談兵。

●只為了考級的學琴等於白學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開始學琴,甚至還沒有開始學琴的時候,就會問老師:“我家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考級啊?”難道學音樂就是為了考級嗎?

學琴是學習一種演奏器樂的能力,是一種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方式。如果只為了一張證書而學琴,那孩子每年的任務就是彈好考級的那三四首曲子,這樣的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就算是孩子在三年內就考過了八級,那他只會彈九到十首曲子,真實水準也一定沒有八級,而且他對音樂認知也就永遠停留在那幾首曲子上,甚至過了幾個月,孩子連那幾首曲子也忘了是怎樣彈奏的了。

●不重視基本功,音樂之路必定走不長遠

學樂器就像是建樓房,建樓房之前一定要花大量時間打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樓房才能建的高;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也就只能建一個小平房了。

在學一門樂器時,打基礎雖然很枯燥,而且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成效,但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基本功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進步將會是巨大的。而如果不重視打基礎,那不出一兩年,孩子必定在學音樂時會遇到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想要突破它,除非重新打基礎。

●經常請假的孩子,肯定學不好琴

學琴貴在堅持,這種堅持也包括定期上課。一般而言,孩子每週至少要保證一次課。如果經常請假,不僅會造成孩子懶散的學琴態度,還可能會因為在家練琴的錯誤習慣沒有及時得到老師的糾正,而一錯再錯,很難改回來。保證上課頻率也會讓孩子在練琴時保持緊迫感,提高練琴效率。

有時候家長認為學琴的課費貴,如果孩子沒彈出來或者彈不好就不去上課。但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可能省了一次學費,但這也延誤了孩子建立一個好的學習態度的機會。這樣做不但琴沒有學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不可逆轉的壞習慣。

●經常換老師的孩子,肯定學不好琴

誠然,遇到一個好老師比較困難,但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一開始選老師的時候就一定要慎重。一定不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一個離自己家比較近,或是學費非常低的老師,認為如果老師教得不好,大不了之後再換。

首先,孩子最開始系統認識音樂,感知音樂,就是從他的啟蒙老師開始,如果啟蒙老師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隨意塗畫,即使紙上的印記可以被擦除,但終究還是會留下劃痕;其次,如果跟錯了老師,不僅浪費學費,也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學琴一旦形成了一些錯誤的彈奏方法,想要再去糾正,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從另一方面來說,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學不好,就一定是老師的責任,所以頻繁換老師,這種做法也是極其錯誤的。孩子學不好琴,首先家長應該從孩子和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換老師,讓孩子不斷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和上課習慣,孩子也會越來越迷茫。

以上就是關於學琴的5點真相,希望所有琴童及家長都能對照檢查自己的行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孩子的琴路更加順暢!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