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的孩子 小心演奏傷害

轉載自2010-7-17《自由時報》學音樂的孩子 小心演奏傷害
〔記者黃良傑/屏東報導〕

廣告台詞「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深入人心,但現在有研究指出,學音樂的孩子更要小心演奏傷害!

音樂系逾半學生曾受傷

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與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研究發現,音樂系一半以上學生曾出現「演奏傷害」,兩校向家長發出警語,提醒學音樂的孩子要注意正確的演奏姿勢。

「音樂班學生易疏忽了演奏傷害,如同體育班學生常忘掉運動傷害!」屏教大前人文社會學院長、音樂系教授伍鴻沂說,他與高醫大醫學系復健科助理教授陳嘉炘研究調查,發現台灣學音樂的小朋友,年紀越來越小,臨床上,演奏的傷害卻越來越多,令人憂心。

在一百零一位有效的受訪音樂系大學生中,高達四十.九%有演奏受傷與治療經驗,因技術錯誤受傷有五十二.六%,過度使用而受傷有三十三.三%,因演奏受傷而停止練習有二十二.四%,因演奏受傷而停止比賽有八%。

值得注意的是,受傷學生中有一半表示有後遺症,且一邊治療時仍一面練習,其中十%的受傷者,經治療後沒明顯改善,但還是繼續練習。

伍鴻沂、陳嘉炘對問卷結果,既驚訝又憂心。伍鴻沂說,大家都知道運動傷害,卻忽略了音樂傷害,超過半數音樂系學生有因練習造成傷害的經驗,這數字很值得警惕!

學習樂器原本是興趣,卻因家長或學生的錯誤認知,過度操練,反而對身體造成極大壓力,最常見的生理症狀有手心冰冷、肌肉僵硬、反應遲鈍,甚至發抖,導致影響演奏。

演奏與運動一樣須暖身

兩所大學研究也發現,音樂演奏者常受傷而不自知,又迫於演奏需要,無法即時處理,導致累積成為運動傷害,其中以交響樂團的提琴手最常見,而國內臨床也常見音樂比賽或考試時,學生因過度集中地練琴而造成肌肉拉傷、肌腱炎。

伍鴻沂強調,演奏與運動一樣都要先暖身,更不要因比賽成績逼迫孩子長時間密集練習,會導致肌肉僵硬,造成了演奏傷害,恐被迫中斷音樂之路。

Continue Reading

性格對彈琴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對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每個人都有對事情不同的感受,世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通常把一個人處世的習慣稱作性格,比如:內向、外向、感性、理性等等。性格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以一定的方式去做,比如:積極的、糊弄的、興奮的、隨意的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態度。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是受到環境、思維、教育等因素影響的。人經常的對某一類事物以固定的態度去處理,長時間的就形成了對事物固定的某種處理態度,就是說我們會以某種較固定的情緒去處理一些事物。比如:一個工作很繁忙的人,情緒上就容易急躁,而長時間的情緒急躁,就會使急躁不僅僅表現在工作中也表現在生活裡,表現在所處理的每一件事情上,而我們對這種由於急躁而產生的處世方式成為性格。這種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一個人具有較固定的情緒時,在彈琴上就會有所體現。急躁的人彈琴急躁,懶散的人彈琴也懶散。這種情緒對彈琴的影響是很大的。彈鋼琴是表演藝術,是通過演奏者調動各種各樣的情緒來表達音樂感受的,性格傾向嚴重的人,雖然也可以調動各種各樣的情緒來表達音樂感受,但無論怎樣表現都會像照相機的濾光鏡一樣,把所演奏的音樂帶上個人的性格傾向,這樣音樂的表現就不夠真實。就像一個笑話所講的,一句話經過幾個人相傳之後就完全走樣了,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這句話中加上了個人的因素。音樂表現也是一樣,演奏者要力爭真實的展現作曲家的情感,加上過多的個人因素就會使音樂走味。所以調整性格是學琴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有一句古話: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改變性格談何容易。有許多家長會有所感受,自己的孩子性格多樣,並無法確定性格的傾向。實際上確定孩子性格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那就是以平時、平常的處世狀態為標準。每個人都是有一定利益範圍的,只不過利益的範圍有大有小。內向的人因利益範圍較小而懶散;外向的人因利益範圍較大而急躁,但無論內向還是外向,只要涉及到個人利益時,就沒有不急的。
性格的產生是由於長期某種固定的情緒,急躁、懶散、平和、熱烈等都是情緒的體現,所以我們要改變性格的辦法就是改變其彈琴時的情緒狀態。急躁的人以慢速彈琴、音樂語氣來平和情緒;懶散的人以大聲數拍、嚴格的動作標準來提高情緒狀態,同時輔助以注意力集中的訓練來統一利益範圍。當注意力集中時無論是什麼性格,情緒狀態都是一樣的。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當孩子的情緒穩定時性格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正確的調整,孩子的性格就會按照我們的想法調整至合適的程度。
這樣通過彈琴時對性格的調整,不僅會使孩子鋼琴學得好,而且為學習一切打下基礎,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一句話:學藝先學做人~~
Continue Reading

學鋼琴有利於孩子逆商的培養

逆商AQ來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逆境,如果選擇了放棄,也就是選擇了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些人雖然也曾經努力過,但收效甚微。這是因為在前進的旅途中遭遇了困難,漫長的,看起來毫無結果的征途使他們厭倦了,於是,他們就會停下來,尋找一個避風的港灣,在那兒躲避風浪。

高AQ可以幫助產生一流的成績、生產力、創造力,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有研究顯示,AQ高的人手術後康復快,銷售業績也遠遠超過AQ低的人,在公司中升遷的速度也快得多。

高AQ是可以培養的,並且最好是從小培養,所以現在許多教育機構都在提倡挫折教育。

現在城市裡的孩子生活條件都很優越,都很聰明,就是缺少情商和逆商。一位優秀的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很多人會說是金錢和地位。金錢和地位確實是一位成功人士的象徵,我不否認。但光有金錢和地位不代表他們很優秀。我認為一位優秀的人必須具備很高的智商、情商和逆商。沒有聰明的大腦和豐富的知識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即使有很多的金錢和很高的權利地位,他定是一位孤獨的人,也是世上最可憐的人;逆商往往是很多人缺少的,不經歷風雨不會見彩虹。在困難和挫折中成長,才能讓他變成一位堅強的人,所以不要埋怨痛苦和挫折。碰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勇敢冷靜地去面對。所以說必須具備很高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他(她)才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人。

學鋼琴很難,堅持更難,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學了呢?就是學琴太苦了,孩子沒有毅力堅持不住。每天一個小時的練琴,左右手配合的難度,節奏的複雜等等,充滿了重重困難。很多孩子學琴的過程是淚水相伴的過程,到後來都是家長逼著練的。真正靠孩子自己撐下來的幾乎沒有。

有的家長說,我先不買琴,等孩子學段時間後,能堅持我就買。其實這種想法對孩子逆商的培養是沒有好處的,一開始就沒有培養孩子堅持到底這種想法,家長如果動搖,孩子肯定堅持不了。想好要學就學到底。我們學校有位老師的兒子在學鋼琴,已經學了一段時間,她說還不想買琴,怕孩子堅持不了,買了浪費。我說:“虧你是老師,不是害你兒子嗎。你自己都不想兒子堅持,難道你兒子還堅持的下去嗎?這對孩子的逆傷培養是沒有好處的,以後孩子遇到困難你就叫他逃避嗎?孩子的毅力是靠父母培養的,……。”她聽了我這翻話大受刺激,上個星期已經去看鋼琴,準備買了。

我有位學生從4歲開始學琴,現在上小學二年級了,她媽媽說孩子學習根本不用操心。問孩子學習累不累,難不難,孩子說不累不難,最難就是練鋼琴了,如果能不練琴就好了。一個孩子如果堅持學鋼琴6年以上,他的逆商要超過一般的人,以後對他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Continue Reading

如何避免手部受傷及正確彈奏技巧

手部疼痛是由於彈奏的基本姿勢不夠良好而形成的,很多學生在彈奏速度較快的曲目時,經常感到前臂、手腕肌肉發熱、酸疼,其他手指”飛起來”這是因為沒能正確運用全臂彈奏的方法,而僅用手指及連接肘部關節的肌肉力量舉起和支持住前臂來進行彈奏,使肌肉始終處於收縮狀態,肘關節處於固定狀態,這樣很難使上臂及全身的重量完全送下去,也就很難發出豐滿、明亮的音質和音量。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所謂的“職業病”,甚至肌肉損傷無法彈琴。所以,用全臂彈奏是鋼琴學生所必須的。最成問題的是因為大部份老師都是採用”最簡單同是也是違反自然”的方法教導學生彈琴,而這方法往往都是做成手部受傷及技巧不能提升的最基本問題。還有在於肌肉是有“記憶力”的,一種形式的肌肉運動一旦經過千百次習慣性的反復,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形成一種後天得來的自然,要想改過來是非常困難的。其次是由於觸鍵後沒有立即放鬆而形成的 ,當手指抬起觸鍵發出聲音後,就應立刻放鬆,讓剛才觸鍵而收縮的肌肉立即恢復原來平靜的狀態,只保留一點使琴鍵不致於起來的重量就行了,這樣出來的聲音是明亮透徹的。我們在聽到有些鋼琴學生在彈奏曲目時,所表現出的聲音很悶,很死,樂曲全無音樂可言,這就是因為觸鍵後仍然用勁按住琴鍵,沒有使手臂裡的肌肉放鬆下來,鍵盤被壓得很死,止音器不能完全彈開,從而使琴弦共鳴不良。還有的學生在彈奏快速的練習曲或有技術難度的段落時,越往後越覺得手腕、前臂酸困,彈不動。這是因為第一次下鍵的緊張還沒有消除,又加上彈第二、三個音,造成了緊張的積累,使手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彈奏,就不可能彈好流暢的音群和較難的技術部分,同時也使肌肉過於疲勞造成損傷。因此,在學生學琴的開始階段就應以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其不走或少走彎路。當然也遇過很多方法已錯或手部受傷等問題的學生,要令他們走回健康正確的路是需要一段時間,當中需要學生的恆心,老師的專業知識及家長的信賴及支持。 

如何處理手部受傷?? http://www.jackylau.org/?page_id=29

Continue Reading

如何揀選一位好的鋼琴老師呢?

如何揀選一位好的鋼琴老師呢?是否考獲八級/演奏級鋼琴就可以呢?

香港有不少家長都喜歡讓子女學鋼琴,不過,正由於太多小朋友學琴,鋼琴老師的質素也良莠不齊,假如子女自小「拜錯師」的話,不只會學壞手勢,更隨時糟蹋了子女對音樂的興趣。

當孩子年幼學琴時,能遇上好的鋼琴老師,會起到啟蒙的作用,為子女打好學琴的基礎;而家長選擇鋼琴老師時,最重要是看他的音樂背景,最好能受過專業訓練,即最少讀過音樂學院的音樂學位,不是只考獲八級/演奏級鋼琴試就可以。

真正愛音樂可啟蒙孩子

另外,家長在聘請鋼琴老師前,可以先和他談談,了解他是否真的喜歡教琴,還是純粹視教琴為職業,因為只有真正喜歡教琴的老師,才可以引導出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否則,當老師把教琴變成例行公事,對家長和小朋友來說,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至於要知道鋼琴老師是否真的愛教琴,其實也很簡單,例如家長可留意他在談話中,是否只談學費,或者只講日後如何為子女安排考鋼琴試,已經可粗略看出他是否真的愛教琴;如果子女太年幼,鋼琴老師更加要懂得小朋友心理,例如如何利用生動的方法引導小朋友彈琴,而不是只迫他練琴。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