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學生黃明慧將會舉辦鋼琴獨奏會,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日期: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時間:下午三時
地點:香港 銅鑼灣 禮頓道119號 中華基督教會 公理堂 6樓 演奏廳
門票:$100 不設劃位
(有興趣的人士可以PM我唷~)
Investment needs professional advice . So does your kid's future
考級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家長最重視的問題,當在各個地方做講座,到了家長提問這個環節,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家長關心如何快速的考級考過超過了如何讓孩子把鋼琴彈好本身。’
很多人不禁會問,能夠把考級考過不就是彈好琴麼?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當你考過一個級只能夠客觀的說明具備一定的演奏水準,但不能說把琴彈好,甚至不能說你已經具備了考過這個級別的鋼琴水準。
我見過的,許許多多的孩子花長時間去磨考級那幾首應試曲目,其他基礎都不練,最後“滾瓜爛熟”的在考場騙了考官,家長開心的慶祝。這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學習方法,也騙了考生本人。
有些家長會說,我們孩子不走專業,只想快速的拿到考級證書,所以不想這麼扎實的學,拿到證書就行。這樣的心態很能理解,但是這樣的心態導致學習會延著一個錯誤的方向進行:越急功近利,越會不重視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多種多樣曲目的全面學習。只磨考級那幾首曲子,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但恰恰相反,這樣所謂速成的學習反而會浪費時間。不科學的揠苗助長,只能夠造成基礎不穩。
如果演奏者扎實,全面的學習,具備充分的基礎和實力,這樣花很短時間就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考級。但揠苗助長式的學習,會花正確學習好幾倍的時間,還絕對達不到前者的品質。就是很多家長這樣的心態助長了一些不負責任的鋼琴培訓機構和老師,承諾快速拿到考級證書的機構在我看來都是違背職業道德的,每位老師都應該全方位的,真切的去考慮如何提高孩子的水準。
如果學鋼琴只是為了考級,真的!回頭是岸吧!這話並不是反對考級。請不要誤會。學鋼琴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人格修養和音樂修養。為了考級而考級很難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樂感上,無論是知識上還是心理上。
[網絡轉載]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音樂的能力很強,進度很快?很多人都把這個現象歸結於天賦問題,認為音樂天賦高的孩子自然會比普通孩子的學習要超前。的確,天賦能為孩子後天的學習助力,但絕大一部分原因,其實要歸結於孩子的學習方式。
“惰性思維”是孩子學習中最應該避諱的一種態度。在學習音樂時,很多孩子非常依賴於老師的“保姆式”教學,每個音,每個節奏都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一一指導,不然回課時便會錯誤百出。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認識,沒學過,而是它們不願意自己去思考,習慣於從他人口中直接得到答案。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學了幾年音樂,但還是不會自己練琴”的後果。
所以,想要讓孩子提高學習音樂的能力,首先必須要杜絕孩子的“惰性思維”。
1、老師的作用是引導
“老師,我家孩子平時沒時間練琴,您上課的時候帶著他練練就好了。”
課後不練琴,孩子連獨立思考的機會都沒有,何談進步?又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練琴的能力?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只能上課一點點帶著孩子練習,而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老師的指導,便不知從何彈起。
“老師,我平時沒時間陪孩子練琴,學新曲子的時候您儘量帶他先彈會了,我怕他回家自己瞎練。
孩子學音樂不可能一輩子都有老師指導,學會獨立練琴是必須要掌握的學習方法。老師的作用只是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幫助”孩子練習。儘管在剛開始“獨立”的時候會磕磕絆絆,但只有經歷這些,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2、家長的指正要講求方法
“這個音是E不是A!十六分音符不要變慢!你看你第四指又折指了!……”
家長陪孩子練琴,能聽出孩子練習時的錯誤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指正孩子的錯誤必須要講求方法。
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不要急於指出,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做出判斷,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學會聆聽自己的演奏和判斷演奏正確性的能力。例如“剛剛你練習的那一段有一個音有點奇怪,你再看一遍,看看是不是粗心彈錯了?”、“下一遍我們用節拍器練練,看看我們的速度是不是達標了。”
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指正,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3、不能過分依賴於陪練老師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練琴,所以選擇請陪練老師。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陪練老師可以及時説明孩子的改正錯誤。
但是陪練課一周絕不能超過兩次。雖然陪練老師能降低孩子回課時的錯誤率,但同樣遏制了孩子的自學能力,絕不是長久之計。
4、適當讓孩子彈奏自己喜歡的曲子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時,他們才會去主動去探索。因此,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適時讓孩子彈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他們也會願意自己去摸索和練習。所以說,只有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他們才會自願去主動思考。
[網絡轉載]
美,對人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
美的東西對人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只要你主動地去接近它們,給自己提供一個相應的環境。聽古人的雅樂,泛讀書籍,欣賞大師的繪畫,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格調。
審美能力決定生活品質
穿著即是個人的美感表現之一,穿著得體是一種教養,讓人覺得舒服。審美是收拾的整整齊齊的房間,是出門前精心搭配的衣服,是樸素的書房裡一束鮮花的芳香,是客廳裡一幅能自得其樂的畫。
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的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他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管他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這種美好都會伴隨他終生。
品味使靈魂變得獨特且豐滿
一個懂得審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了。去欣賞音樂和詩歌,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去繪畫,這些事情跟美有關而跟利益無關,正是這些在有些人眼裡“無用”的事情,才是我們靈魂的構成部分,才是我們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在芸芸眾生中的獨特之處。
懂得審美,就會有不一樣的眼界
一個不懂審美的人,即便他腰纏萬貫,也很難獲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他們容易缺乏對美的感知和熱愛,生活中自然沒有了品質的追求。這些是金錢無法彌補的人生缺陷。
審美對個人和社會都至關重要
一個人不懂得審美,便可以容忍自己衣著邋遢,自己的房間雜亂無章;一個社會不懂得審美,就會髒亂差,建築不美,街道不美,整個城市也不會有韻味。美育對一個人的修養,對一個人生活的幸福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品位不是花錢買來
愛美,絕不是一味的追求奢侈,鋪張浪費。無數裝修昂貴的房子卻毫無美感,也有匠心獨運的人講樸素的房間裝點的非常雅致。品位不是花錢能買來的,是常年累月在環境的薰陶下培養而成的。
美感能薰陶氣質
只有在一個有美感的環境裡生活,才能成為心靈高貴,舉止優雅,渾身散發著美好氣息的人。很難想像在一個毫無美感的環境中,能成長出舉止,氣度、談吐不凡之人。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但是審美水準卻依然令人擔憂。一個懂得審美的社會,才能夠孕育出經典的文化、藝術的果實。
多給孩子接觸美好事物的機會
愛美,也不是一件高冷的,難以達到的事。週末不要宅在家,去爬最近的山,看最近的海,都是自己接觸美好事物的一次機會。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這些對美的感知和享受卻會藏在他的臉上,浸潤他的內心,伴隨終生。無須刻意,就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生命裡發出光芒。
辨別人生中的真善美
蔡元培先生曾經這樣認為,美育的目的在於陶養人的感情,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美育中,會引導學生淨化心靈,養成高尚純潔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
[網絡轉載]
開始的開始,年幼無知的我們總是帶著好奇的耳朵去聆聽世
後來的後來,練琴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玩伴”。
最後的最後,鍵盤上的每一個音符卻化成了我們的“心血”
那一年,為了練琴,我們每天不情願的起早貪黑,卻練就了
那一年,我們失去了同齡孩子快樂自由的童年,卻在未來的
那一年,我們放棄了無數個週末休息的日子,與爸爸媽媽一
那一年,我們帶著身心疲憊的身體,在家中一次次反復的練
那一年,我們的耳邊聽到爸爸媽媽的責備、抱怨、放棄聲音
那些年,我們一起交流,尋找屬於我們學琴前進的動力和方
太多的那一年,組成了今天每一個鋼琴老師和家長們生活中
我們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但放棄了我們終將一事無成。
我們也有想流淚的時候,但哭泣後的我們堅信學音樂是美好
當我們自己第一次真正步入鋼琴教學行列時,感受到了家長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家長對自己教學成果肯定時,體會到了家
當我們第一次對自己的教學產生質疑時,明白了“吾日三省
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學生上台演奏時,我們的教學第一次得到
當我們第一次知道學生考級取得好成績時,家長的信任是我
當你將練琴融入生命,你會明白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也是每
[網絡轉載]
這個話題都要比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家更複雜,因為鋼琴家
●教學
教學是一個通過老師的輔導讓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一般情
毋庸置疑,好老師在他的教學範疇裡有很扎實的知識體系。
●傳遞知識
擁有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鋼琴家與老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傳
●學生的吸收和成長
除了知識與傳遞外,老師會關注學生吸收知識和成長的能力
●啟蒙教師如何教
有些讀者會說:“我只教鋼琴的初級階段,我有必要想這麼
我們只需要保證一件事——不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他們。因此
請記住,大部分的捷徑都無法通往山頂,無論一開始的路有
[網絡轉載]
公開演奏,是當眾表演。既然是“眾”,無論多少,總要被許多雙眼睛同時注視著。這必然使彈奏者的心理狀態不同於平時。
如果是很正式性的演奏,要求一次彈好。這個一次性,足以產生非同尋常之感。就算不那麼正式,恐怕也不好意思接二連三地錯了重來。
此外,彈奏環境的改變,鋼琴的改變,音響感覺的改變,或多或少都會引起心理狀態的改變。
鋼琴彈奏,雖然表面上是一系列技術動作,但實質上,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因此,心理上受到的任何影響,心理狀態的任何改變,都會立即在彈奏上反映出來。
所以,公開演奏既不同於自己練琴,也不同於在老師那裡上課時的彈奏。
●這個不同帶來什麼後果呢?
我們知道,所有人之間的心理素質都是不同的。世上哪有兩個脾氣稟性一模一樣的人呢?因此,公開演奏帶來的不同,還要加上彈奏者心理素質的不同,才是上面問到的那個“後果”。
有的人,並不懼怕眾人前的鋼琴演奏。甚至很喜歡這樣。聽的人多,他更是感到高興、興奮。同時,如果他的興奮又是適度的,就將恰好使他彈得比平時更生動、更有光彩。
有的人,也不怕,也興奮。但容易興奮過度。過度興奮的危險,是有可能失去控制,彈得失去章法。但也可能有局部的精彩片斷。
有的人,也不怕,也不興奮。他覺得公開演奏與自己平時彈奏也差不了多少。的確,這是受到“公開”、“當眾”這件事影響程度最小的,雖然不會一點沒有。這種情況,好處是出不了“亂子”,但卻可能會缺少對聽眾的感染力。
有的人,天性膽小,害怕眾人的注視。眾人的眼光對他簡直是“有形的”壓力。彈起琴來拘束,放不開。平時練習的成果,必然要打上很大的折扣。
有的人,富於理智;有的人,富於感情;有的人,心理素質穩定;有的人,易受外界的影響。
對於參加公開演奏的學生,應當針對不同情況,或調控他的興奮,或激起他的熱情,或鼓起他的勇氣,或平衡他的理智與情感……。總之,要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學生能揚長避短,提高公開演奏的品質。
●提高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
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使他們提高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風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充實精神生活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廣泛熱愛和樂於接受的藝術門類。
●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
器樂的練習和演奏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使大腦左右半球的機能獲得同等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無數事例證實,從幼年開始學習器樂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
●鍛煉耐力和信心
演奏需要相對熟練的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恒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所以,器樂學習對於培養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良好的作用。
●提高人的整體能力
學過音樂的人,思考和處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視野和境界,都不同於一般人,並更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幫助學習
凡能仔細讀譜、嚴密而準確地控制動作的學生,其學業成績一定會上升;凡表情能主動積極而發自內心的學生,其作文的想像力就會豐富起來;音樂感強的學生其外語成績一定不會差。因為音樂主要靠耳朵聽,這對學習外語的聽力提高大有裨益。
●調節心態排解壓力和煩惱
現實生活中總會有無數的煩惱、困擾與無奈。孤獨、寂寞、誤解、焦慮、恐懼、傷感……這些都會不可避免地傷害我們每個人。而每當這個時候,演奏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在美麗的音樂世界裡,無拘無束,自由徜徉。這樣的生活才能更多姿多彩,這樣的人生才能更幸福美滿。
9月10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馬雲將在一年後卸任董事局
“音樂對人實在太重要了”
曾經當過英語教師的馬雲,非常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他曾
“如果我今天重新設置中國的教育體系,幼稚園的孩子們,
馬雲認為,音樂開啟智慧,美術培養想像力,在物質條件越
“音樂對人實在太重要。” “音樂、體育、美術,這些東西讓孩子真正成為了一個人,
為此,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將美術、音樂列為必修課;成
音樂是通靈魂的,開啟智慧的;美術是培養想像力的;體育
如今,馬雲校長要率先為音體美而奮鬥了,你重視即將到來
上課前不好好練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老師得給你洗一節課的「菜」。
這是源自鋼琴教育家周銘孫的一段話:
「我希望學生來上課的時候自己能夠把譜子上的音和節奏還有指法都弄清楚再來上課,這樣我們可以研究很多音樂上的東西,彈的全是錯音,節奏也不對,這樣上課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就像你來跟我學做菜,結果菜都沒有洗乾淨,上面全是泥,結果我陪你洗了一節課的菜就下課了,菜也沒做。。。」
最不值當的就是上課時間成了老師輔助你練琴的時間,就像學做菜,而整節課卻是在洗菜,不能學做菜,而這種現像,我相信正是很多樂器老師正在經歷的。
課前怎麼練?練到什麼程度?
練琴也就是練習音符正確,節奏正確,指法正確。主要把老師佈置的曲子或者段落一定要保證流暢完整,回課時卡一兩下,或者小錯誤沒關係,但一定是有基本的流暢度,能看得出你上課前有用心練琴。
說白了就是提醒大家上課前要好好練琴,熟悉曲子,對學生而言,把陪練的事情交給老師來做其實挺虧的,當你練熟了曲子,至少盡自己最大努力熟悉曲子再去上課,那麼老師的授課內容將是最具價值的一節課,因為課前你可以自己掌握的東西,你已經掌握好了,那麼老師給你的才是真正你必須通過老師才能獲取的知識,這不就是上課的意義所在嗎!
所以學生應該在家就把「菜洗好」,把琴譜上的音、節奏、表情記號等做清楚,等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好好教你怎樣加「調料」,怎樣掌握「火候」,這樣才能在課上做出一道「美味佳肴」,彈出一首曲子。希望每次來上課的你都能帶道「美味佳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