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讓人依然值得熱愛的不是錢,是那些堅持了20年以上的事情!
別的不說,學琴的人成年後沒有後悔學琴的。反而是後悔以前沒再努力一點學的更好!中途放棄的人更是悔的腸子都青了,但是錯過那個年齡段就什麼都補不回來了。
★學琴並不是非要成名成家,但貴在堅持。
學琴遇到瓶頸怎麼辦?
有家長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剛開始學琴的時候,熱情很高;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熱勁過去了,練琴越來越不用心,進度也不理想。此時最讓家長為難,如果放棄,半途而廢太可惜;如果繼續,又擔心強迫孩子學,效果也不好。
學琴是一件苦差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願學是正常的。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鋼琴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遊戲。
★學琴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徵,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還有的家長覺得彈琴就是文娛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是閑著沒事時候的消遣。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也不會堅持督促孩子學琴。如果孩子對寫作業沒有興趣怎麼辦?家長一定不會說“不想寫就別寫了”,一定會想盡方法讓孩子完成作業,而且完成的品質還要好。在這些方面,家長的辦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孩子的學琴,就沒有難題了。
★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
家長們有時會這樣想——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沒興趣怎麼會學得好呢?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不願意彈琴的多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琴上的時間。或者乾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要用鼓勵、引導、獎勵,適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 “沒興趣學不好”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項學業,沒興趣就不可能學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學琴的目的在於提高素質,鍛煉意志,不是成什麼“音樂家”。